一丝一发总关情

一丝一发总关情

ID:3116552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一丝一发总关情_第1页
一丝一发总关情_第2页
一丝一发总关情_第3页
一丝一发总关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丝一发总关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丝一发总关情  一、发丝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男女相恋青年要分手了,女主人公拿起剪刀,剪断一缕发丝,郑重地交与男子,以表心迹。或者某位女子,遇到了绝情郎,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于是便削发为尼,了断一世情缘。为什么呢?  在古代,《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曾明确地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的,是他们的精血,不能剪发,也不能自伤身体,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是行孝尽孝的开始。所以古人除了百日吉时,剃掉胎毛外,无论男人或女人,就不再理发,直至生命的结束。这时,头发,是伴随终生的珍品。也因此,一旦头发被割掉,那是极

2、大的侮辱,由此,诞生了古代的一种刑罚――髡刑,就是将犯人的头发和胡须剃掉,以示惩戒。  头发,于古人,是如此的珍贵,于古代的女子,那意义就更不同一般了。头发光亮,爽滑,色青,如丝,古人形象化地称之为“青丝”。青丝者,情思也。于女子而言,它已不单纯是父母精血馈赠的身体发肤之物,更重要的是她们情感的载体。命可没,情要留。“一寸青丝一缕情,寸寸青丝系君身;缕缕情丝绕君心,生生世世共缠绵。”情丝一旦随君而去,那就是一生一世。  《子夜歌》曾这样写道:“4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之际,对焦仲卿抱怨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3、。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里的结发,就是结头发。古代青年男女结婚之际,夫妻双方饮过交杯酒后,便各自剪下一缕头发,挽在一起,称为“结发”,“青丝”相绾,永结同心。今天,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就从这里来的。  古代男女定情,女子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青丝?玉佩,能表决心,手帕,能慰思念,这些虽是女子贴身之用,但毕竟是身外之物,怎比得上发际的一缕青丝更能打动人心呢?头发――青丝――情丝,此时的头发,作为情感的载体,它是如此之重,围绕着头发,也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或美丽,或凄凉,或圆满,或伤感。  头发,对古代女子,无论是在溪头浣沙,还是当朝为母

4、,都是比她们生命还要珍贵的圣物。只有与心爱的人明心达意时,女子才割发相赠,以表“情随君去”、“情定终生”之意。《西厢记》中崔莺莺的青丝还在张生怀间温着,《红楼梦》里王熙凤话来语去,还是防着贾琏腰际是不是多了哪位女子的发丝。  于是,杨柳岸边,晓风轻拂,断肠女玉手轻过,一束“青丝”便飘落情郎眉间,生根心际,随君南北西东。当然,在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子的头发也不再被人视为“圣”物。所以女人们为了美丽,或拉,或烫,或粘,或剪,去留全凭一己之愿。但任凭沧海桑田,白驹过隙,情丝,这亘古不变的主题却依然萦绕在今人耳边。“如果相爱,请让我睡在你的发中,如果天意难全,

5、我只要你一缕青丝,一缕扎上红皮筋的青丝,聊以温暖这秋风渐紧的世界吧。”4任烨一曲《青丝结》,更是唱出了相爱却无缘相守之人的碎碎相思。  二、丝帕  小手帕,如今很少被人用了。尤其是那种方方的、小小的、印花丝帕,已为罕物。但在一些乡村民俗里,还可见到它的影子。男女青年,二十来岁,相互交往,颇有好感,于是需以某种方式,把关系确定下来(当然这不是登记),这种方式就叫“换手绢”,又叫“定亲”。虽然今天它只保留了一个称呼,实际上并不一定有手绢出场。但一开始,人们应该确有手绢要换的。  一方小小的手帕,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情感的载体?千百年来盛开在青年男女的心中?这源头或许要追溯到冯

6、梦龙所编的《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横丝竖丝,根根纠结,丝丝缠绕,丝,思也。可以想见,这位思念中的女子,望着眼前这方方正正的丝帕,心头的思念,也正纷乱无绪,繁复错杂,无法理清。面对这丝丝纠结的小帕子,想着对方也如自己般思念着,怎能不思绪万千、泪光盈盈呢?  曹雪芹无疑深识丝帕情感,在宝黛爱情悲剧中,丝帕意象与黛玉的人格、命运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宝黛传情达意的桥梁,而且是他们至美爱情的象征。它见证了宝黛的生死恋情,4折射了他们爱情的幻灭。《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黛玉探视,未及详叙,便被人冲散。宝

7、玉意犹未尽,趴在床上,思来想去,趁袭人不在让晴雯给黛玉送了两条旧手帕。在这个章节,黛玉和晴雯的文化素养就看出高下之分了。晴雯到底也不明白宝玉为何送两方旧丝帕,而黛玉却明镜一般,一开始,黛玉小心眼地认为帕子可能是哪个喜欢宝玉的人送的,生气地叫他留着送别人,听说是旧帕子后,黛玉才“细心搜求,思忖一时”,大悟宝玉的一番情意。于是,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在那两块旧帕子上走笔题了三首诗。  到此,也就不难理解,林黛玉死前,为何倾尽所有的力气,在火炉旁焚烧着那一方方的丝帕。冷风吹,情已尽,心意相许之人,正洞房花烛,这丝丝帕帕,就化为灰,随风去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