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248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我“思变”,我“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思变”,我“创新” 摘要:数学教学目的不仅要传承知识,更要传承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变式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积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维变通性,使学生兴趣盎然而又行之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工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变式教学;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变式教学对思维动机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是老师”。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的起点始于认知的动机。没有兴趣,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深入思考
2、和创新。因此,《现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数学训练系统;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式教学,正是立于一个简单基点,对命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转换,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中,使他们总是处于似曾相识却不完全相识的思维情境中---似乎已经抓到谜底,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找到;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一切又很遥远。正是这种两难的状态,使学生陷入了欲罢不能的思维状
3、态,大大地提高了他们思维的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二、变式教学对思维深度的培养4 思维的深刻性是创造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数学的“变式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但应保留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推动学生在思维上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展开,使学生思维深度得到了培养。因此,“变式”不只是一个观念,而是一种思想! 三、变式教学
4、对思维广度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的广度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只有想得多,学生才能想得快,想得灵,想得准。这说明了思维的广度是思维深度及灵敏度的基础。实践证明:“变”能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假设,求新求异,自主进行开拓性思维。 四、变式教学对思维变通性的培养 变通性是一种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对思维的求异、思变的思想,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变式思想的实质就是在保持事物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寻求事物的外
5、部形式的各种变化,亦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以便引导人们透过事物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或认识。因此对思维的变通性有着深刻的影响。4 数学的变式教学,采用改变对象的表达形式,如题设与结论的互换;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的变化,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变式能将数学中各种知识点有效地组合起来,从最简单的命题入手,不断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层层推进,不断揭示问题的本质,从变化中寻找数学的规律性;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式探索
6、研究,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使知识点融会贯通。 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变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条件变式、思维变式来锻炼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一)条件变式:所谓的条件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以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其主要包括条件的弱化、条件强化、条件与结论互换等三种形式。用这种变式进行的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探索,以使学生掌握“姐妹题”甚至一类题的解法,通过解题
7、提炼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等,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创新。 (二)思维变式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形、相反性的新问题,使学生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发散性。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本例题、习题的解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
8、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将“变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时刻渗透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4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数学卷7)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刘九权名师优秀论文集第二卷广东旅游出版社 [3]中学数学教育2008年第4期。 [4]叶立军学数学实用教学80法 [5]上海中学数学2009年第4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