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

ID:3116084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_第1页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_第2页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_第3页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读”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都十分重视文言作品的教学工作。但传统的串讲法,讲究的是字句落实基础上的全面研读,要求趋于专业化,实际上是教师在“讲”书。学生在听和写的同时,象被填的鸭子,连“吞咽”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品味”了,所有的心智活动都被教师的讲越俎代庖了。试想:这种没有精神愉悦,没有心理主动,没有感情共鸣的学习过程,怎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找不到感觉的学习,又怎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热爱?  当然,那些特殊的字、词、句和文化常识不讲不归纳确实不行,但如果文言文教学仅限如此,则大错特错。文言文教学的对象是一篇篇文章,这一篇篇文章因综合了的各种各样的

2、信息,折射了作者的人格精神、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精神风貌而具有了审美价值。这就是要求教学必须具有整体性,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文章的整体美。正如我们欣赏一棵塔松,我们感受到它的美,是因为它挺拔的气势、翠绿的颜色、恰到好处的线条、不可遏止的勃勃生机而形成的整体形象美。如果我们砍下枝条、扯下叶片,我们确实能看到它的颜色是翠绿的,枝条的线条是流畅的,但是塔松之美何在?我们条分缕析的讲解实际上是在“砍树”,尽管我们“搬运”得很辛苦,而学生却感觉不到“树”的美丽。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实施诵读法,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呢?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文

3、言文课堂诵读教学,一般安排以下几个环节。4  一、情景辅助,学生自读  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整体把握作品主题和诵读情感基调提供一种情境支持。由教师介绍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初衷、或描述作品意境,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现音像图文资料等,以创设情境。有的经典美篇,还可以介绍其文史地位,借前人评论以激发学生诵读文言作品的强烈动机,以收到提高理解、诵记文言作品效率的作用(如郦道元的《三峡》)。在学生自读时,可配上与作品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背景,并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三峡的美丽风景画,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为强烈的情感氛围,诱引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意境。  二、感性

4、指导,教师范读  主要目的是由教师范读,使学生通过“听读”在理解作品主题,把握诵读基调,学习诵读方法,掌握诵读处理技巧等方面,获得一种感性支持。  教师的范读,首先要抓住文言作品的感情基调,对不同类型的文言作品,形成不同的范读风格。对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文言作品,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范读时要轻柔、舒缓;对欢快流畅、思想活泼向上的文言作品,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读时要语调欢快;对满怀悲愤、恨报国无门的文言作品,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语调应低沉、悲痛;对豪迈激昂、气势磅礴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应激情饱满,语调激昂等。让学生能在最短

5、的时间里投入作品特有的情境中去,以利体验作者情感,了解作品内容,把握诵读基调,初步习得诵读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三、用心感悟,学生默读4  目的是为学生口诵心悟提供一种语感和理解支持。一是通过模仿范读的小声试读以找到语感;二是通过借助工具书、邻座交流和教师巡回辅导,解决重点字词、句式、写作特点、作品主题和诵读处理技巧问题,并得到自学能力的培养,也逐步提高了学生学习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默读环节为学生主动独立理解文言作品并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为全面达成课堂诵读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四、理解记忆,熟读成诵  主要任务是在上述几环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我们指导学生背诵,应

6、在了解文段层次内容、掌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加快记忆的速度,记忆是为了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稍长的文段还要分层理解、分层诵读,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然后再合总为一。  也可以首先记准若干关键语,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层次的起接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学生找出这些支撑语句再去背诵,就会觉得容易得多。  还可以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提高诵记时效。读、听、写、思,这是前人学习心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所证明而有效提高记忆时效的方法。  五、课外拓展,提高能力4  主要任务是强化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初步的自学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选

7、择与课堂上学习的文言作品相似的文言诗文,在课外自行诵读,小组间相互检查,并在学习专栏里推荐好文言作品及其诵读方法建议。这样,既可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又能够拓展阅读面,丰富文言知识积累和人文素养积淀,提高文言文乃至语文的综合学习水平。  笔者认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要突出“诵读”,以“读”为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与独立阅读能力。当然,抛砖意在引玉,愿与同行一起,共同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澧澹乡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