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0718
大小:12.5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5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学设计一.专题概述㈠内涵本专题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获得教养”?分为两个板块:“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第一板块探讨的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第二板块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有效的问题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㈡目标1.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努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2.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3.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学会提出可
2、探究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4.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劝、假、绝、师、传、道、圣;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5.用议论文或随笔的形式明确地、负责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教学活动安排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专题的内涵,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切忌盲目追求热闹,注重有序有效原则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主题对每一板块作整体探讨。1.第一板块:《劝学》和《师说》,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探讨方法:引导发现两文联系,从文本语句中找出古
3、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也强调积累,被韩愈称赞的李蟠,正是在“六艺经传皆习之”的基础上求师而问的;荀子注意到学习者的“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一定要从师而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积累 善假于物)延伸探讨:结合个人学习生活经验,谈谈对古人“积累”和“善假于物”的学习认识的看法问题探讨:《劝学》《师说》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4、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从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2.第二板块:瑞士作家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展开探讨。(探讨时最好结合学生的阅读经历)首先,作者为什么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其次,阅读经典作品为什么能陶冶人的情操?第三,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3.本专题还有些有趣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探讨。韩愈的《师说》仅仅是赠给李蟠的吗?荀子的《劝学》又是写给什么人读的?通过两个专题的比较,也可以发现一
5、些问题。如,韩愈认为师有“句读之师”和“传道受业解惑之师”之分,而黑塞则注意到儿童学写字母、拼读音节阶段处在同一起点上,而后来的发展,满足于一般阅读与继续深入阅读二者将有很大的区别。《劝学》中的一些有关学习的论述,今天看起来,过于简单,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比喻?这种行文方法和作者面对的人群素质有没有关系?三.相关连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瑞士作家黑塞及文章写作背景荀子及散文《荀子》的特点韩愈和唐代古文运动四、课后“问题探讨”及“积累与应用”的处理课后“问题探讨”:可结合课堂教学适当穿插。积累与应用:确保语文学习一系列具体要求的落实,教学中应一
6、一落实。1.背诵《劝学》和《师说》,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从文中找喜欢的语句谈对求学之道的看法2.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练习3.课外阅读指导,选读名家名篇写作:包括“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两块指导学生围绕“读书和教养”的话题进行自由写作。这个话题和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母题有紧密联系。总体要求是:学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对人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具体处理:1.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本题没有限定文体,但是要有文体意识,一般要求
7、写成记叙文或是叙议结合的形式。在写作之前,可以彼此交流读书的故事,互相启发,如:你喜爱在什么情况下读书?你在什么时间读书效率最高?你读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你在寻找选择书籍时有没有曲折有趣的经历?你通过读书结识了哪些朋友?……2、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示:学习本专题,在学习观念上可能会有转变。传统的“刻苦学习”、“勤学苦练”、“苦读”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有意无意间,都把读书当作了苦事。本题意在启发学生注意表面的“苦”和“快乐”“幸福”的实质,透过表象去探求更有价值的内涵,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快乐,是精神的享受;读书需要下功夫,但
8、是下功夫未必是一种苦。本题除了可以从愉快地学习角度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