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

ID:31159295

大小:13.8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三《蜀道难》课件1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道难李白唐以前的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而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也对于表现他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啸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

2、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太白鸟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6古栈道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古栈道2天梯石栈相钩连8砯崖转石万壑雷9枯松倒挂倚绝壁10注音噫吁嚱()鱼凫()石栈()猿猱()萦绕()扪参历井()抚膺()巉岩()飞湍()喧豗()砯崖()峥嵘()崔嵬()吮血()咨嗟()秦塞

3、()yīxūxīnáofúzhànyíngwéiménshēnyīngchántuānhuīpīngzhēngróngshǔnzījiēsài鸟号()háo豺狼()chái1.噫吁戏,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猿猱欲度愁攀援7.青泥何盘盘蜀地方言,表示惊叹;高比多么挡高险的山路沟通相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最高而成为标志的山峰越过121.但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从绕林间3.使人听此凋朱颜4.连峰去天不盈尺5.枯松倒挂倚绝壁6.飞湍瀑流争喧豗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

4、动词只跟随使动用法,使……凋谢离满靠急流哄闹声13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所守或匪亲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4.锦城虽云乐5.侧身西望长咨嗟6.萦岩峦7.峥嵘人挡同“非”互文见义虽然深深环绕山峰高峻的样子14《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意欲何为?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赏析第一节第一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历史的角度——蜀道的来历2.山势的高危3.行人的角度——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17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叙

5、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蜀地与世隔绝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六龙回日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上下对举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虚写反衬夸张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细节描写(神情、动作)从山势高危的角

6、度、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神话传说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秋思秋思“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20总结第一段一叹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赏析第二节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烘托2.风光奇险23诗人给这

7、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诗仙发出了人生第二感慨——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25夜入翠烟啼,昼

8、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范仲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