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

ID:3115624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_第1页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_第2页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_第3页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给教材以生命,还课堂给学生  当新课改以全新的理念走进校园时,广大语文老师饶有兴致领悟新课改精神,整合新课改风貌,并作出积极的应答。课改不仅仅管换一本教材,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所以,我们要真正走进新课程,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需要我们积极去思考反思。下面接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将教材简单的移植到课堂中,他特别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新的生命,使之走向学习者。  在我执教《故乡》一课时,由于鲁迅的这篇小说是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塑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同层次人物的形象。然而这

2、段历史对于我们的学生很遥远,很陌生。所以教学开始,我就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访问爷爷,奶奶等祖辈,去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忙月、长工、短工及老辈们生活的习惯。如此安排,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的讲述听来的故事,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那段生活了。4  再如执教《出师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课下去了解《三国演义》,去了解诸葛亮,甚至课上先让学生讲解知道的情节,转入课本后,他们也很爱那段文字,虽然是文言文,他们却很感兴趣,而且学过就差不多能背诵。教学中,我发现,如此的变通,使他们都能很愿意接近文

3、本,不再感到枯燥。  二、还课堂给学生,实现与文本平等对话  新的课程强调,教师已不再是教科书的执教者,而是创造性运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已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引导者;教师已不再是凌驾与学生的执教者,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合作者。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有如下设计:  如:在执教《创造学思想录》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各段故事大意及各段关系并概括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要点后,我留给学生5分钟反刍时间,本以为课堂学生的疑问都解决的差不多了,没想到有同学提出"创造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它跟我们实际生

4、活有什么联系"的疑问。这个疑问你不能说学生问得幼稚、仓促,而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知识后发自内心的深度思考。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文本的分析,把学生引入文本微观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方法,却没有把学生从文本中再带出来,联系实际宏观去理解。当时,我在惊讶之余,慨叹这5分钟的留白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学生深度思考留下的痕迹,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教学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这种方法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把文本真正利用起来,实现与文本平等对话。4  执教文言文教学时,我设计了诵读、读懂、读好三个环节。读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运用字典,查准

5、字音。读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再将个人所得与小组同学交流,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研究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材料,同时提出未解决的疑难,其他各组同学补充,发表意见。读好,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反复吟诵,置身于意境。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要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在执教第五册的第二单元演讲和书信时,我不是逐一教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自己写演讲稿,给父母写家信,然后在课上进行交

6、流。说实话,那一次,让我有重大发现,让我觉得以前太低估他们了,因为他们讲的内容丰富,语言精彩,两节课的时间都没有交流完。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显然很容易了。学生的兴致非常高,这当然就是搭建平台,与他们平等对话的收获。  教学中抓住契机,让学生展开争论辩论也是可取的。记得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基于此,在教学《敬业与乐业》一课后,组织大家讨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的学生认为不一定,因为元帅只有一个,如果每个人整天都想着当元帅,那谁还能当好士兵呢,那么也就不会有一支稳定的队伍了。也有的学生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

7、那么他一定做不好事情。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着,学生们一致认为,拿破仑的这句话是针对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说的,与课文中的敬业乐业并不矛盾。4  如此讨论,正是学生不同观点的交锋,同时也演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再有,参与讨论的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群球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射,正是学生求异创新的培养。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与文本对话,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如《囚绿记》中,下发调查表采集后,学生的提问大致如下:(1)作者说最终选择潮湿炎热的房间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对绿情有独

8、钟?(3)文中将绿囚住之后,绿藤发生了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4)作者心目中的绿象征了什么?(5)作者对于囚绿的行为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