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ID:3114850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_第1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_第2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_第3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中,概念教学就会有所突破,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只有运用物理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概念.解答习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概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中之重,不论是作为基础引导工具,还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它的意义都绵长而深远。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弄清了物理概念,才可以对不同的物理量做出进一步的联系。只有这样,解题效率和学习效率才可以得到加强,同时还会激发

2、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物理概念学习的因素  1、最新的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不仅内容丰富,且知识繁杂,不易被学生所理解。课本中所延伸的知识不仅要以观察、实验等基础手段作为学习根本,同时,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这些因素加深了高中物理学科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其次,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表述也过于严谨,这便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困难。最后,物理课本中的某些知识与所需的其他学科知识衔接得不

3、够严密,这也是给学生带来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4  2、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往往将精力倾注在备课和习题上面,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现状和接受能力关注不多。有时,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认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学生也一定会理解,不需要过多去解读,这便造成了学生对知识半懂不懂情况的发生,最终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一知半解,解答能力受挫,进而影响成绩;从学生的角度看,高中物理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有些概念却需要学生结合其他已有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手段得出,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无疑难度巨大。现阶段的

4、高中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有限,物理思维能力不强,时间一长,学生不仅会陷入到被动学习的情境当中,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二、实现物理概念学习的策略  1、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关键,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才能加深学生对某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往往通过实验揭示出来。就拿弹力概念的引入为例,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小车受到弹簧拉伸或压缩的作用,产生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生成过程,比如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接触物做出拉伸或压缩的

5、力,这时让学生总结弹力概念的概念,便会轻松许多。4  2、所谓物理概念,其实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新概念的生成往往会受到认知结构中存在的相关概念的影响。所以,在借助逻辑推理法引入概念的时候,不仅需要发挥已有的旧知识,同时还要将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性加以剖析、关联,从而才可以有效实现物理概念性的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初中知识力的概念时,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并延伸分析对运动物所所作的功,从而进一步分析力与功之间存在的量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复习力的同时,延伸对功的认知。  3、使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

6、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或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或位置变化得越快。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变化得越快。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却等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大小决定于位移和所用的时间,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而加速度决定于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不决定于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增大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分析,便于学生深入理解。  三、抓好阶段完善概念分好

7、层次  1、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他们对静摩擦力的认识会逐渐加深。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后,可以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后,就知道了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解决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习了机械能后,再讨论摩擦力做功和能量的转化问题。只有把静摩擦力这个概念分散到整个力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拓宽,层层深入,才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静摩擦力的作用规律。教育学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也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4  2、物理概念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学

8、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例如:在整个高中阶段,对静摩擦力教学要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学生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物体相互接触;(2)有压力;(3)接触面粗糙;(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并能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最大静摩擦力。如果初学时就对静摩擦力的各种情况了解的一步到位,就会有悖于认识规律,就会事倍而功半,欲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