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ID:3114653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1页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2页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3页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089-01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上“真”的课。不上“假”的课  这里的“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上的课要“真”。要想让教研活动“接地气”,

2、我们提倡上原生态的课,用更多的时间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发掘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成长进步。2.教的内容要“真”。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绝不能“脱离生活”,一定要“回归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知,从社会真实的角度,真正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爱护公共设施》一课为例,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看见有人在电话亭上贴小广告,你会怎么做?”这时,很多同学提出:“我会制止。”这时,我心里暗想:看到这种情况,学生真的会制止吗?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于是,我这样告

3、诉学生:“4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制止,但要巧妙,讲究方式方法。如果直接出面制止,最好是几个同学一起,而且一定要态度温和、语言文明礼貌。如果是单独一个人见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向巡警或者协管员反映情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学生负责,就要真心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受到为人处世的教育。  二、要上“实”的课。不上“虚”的课  品德与社会课的“实”,就在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生活开展教学,通过有效的活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的“虚”,在于忽视学生原有的经历、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4、,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强迫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品德与社会教学就容易成为空洞的说教。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谢谢你,爸爸妈妈》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设计了一份导学案,主要包括:1.爸爸妈妈记得你的生日吗?你能不能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2.每个星期,你喝几袋牛奶?爸爸妈妈喝几袋牛奶?3.每天,你为家做过哪些事?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5、?4.请爸爸妈妈写一写,在你的成长中,他们付出了哪些心血。通过这些内容,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爱,接受了真实的感恩教育。  三、要上“正”的课。不上“负”的课  即我们的教学要发挥“正能量”,而不能造成“负影响”4。品德与社会课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公民。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尽管社会存在复杂性的一面,但我们在施教时,要始终坚持以“正能量”影响学生,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同时也要看到,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性质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要求教师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教学艺术,做到以身立教、科学施教、立德树人,而不能

6、“粗暴教育”。“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位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他对学生说:“坐好的同学都是聪明的同学,都很了不起。”有学生好奇地问:“为什么坐好的同学就是聪明的同学?”他说:“坐好的同学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就是真正的聪明;坐好的同学能管得住自己,管得住自己就是了不起。”品德与社会教学,就要像这位教师一样以智启人、以德育人。再如,学习诚信内容时,这位教师补充“他为什么被新加坡拒签?”“一位留学生的经历”等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而让学生思考:有的

7、同学嘴上说要认真做作业,但作业还是不认真,算不算不讲诚信?嘴上说上课认真听讲,但还是做小动作,算不算不讲诚信?教师把施教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正能量”。  四、要上“开放”的课,不上“封闭”的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有三个基本理念,即“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基于这三个基本理念,品德与社会教学就要以“课程标准”为标,以“教材”4为线,以学生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现有条件等为基点,通过课堂的创新,把生活及社会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积

8、累经验,在参与和对话中健康成长。在这方面,教师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观察和认识公共设施,把“活雷锋”请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