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340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化学教学优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仅要作为合格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设定多元化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非单一的知识目标。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已学知识?为哪些知
2、识作准备? (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实际内容? (4)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观点? (5)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 二、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协作学习 化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实验引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录像等引出,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过程,并进行随堂调控,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引导作用。4 1.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教具、多媒体手
3、段、联系生产实际、创设化学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学过程。 2.教师应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沉着自信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要善于通过情绪、眼神、回答问题等反馈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率,并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 三、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教学方法组合 1.基本概念和理论课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很多,往往显得较为抽象难懂,而且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性。例如,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电解质、电解原理、原电池、物质的量、物质结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周期律等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现象或实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深化分析和
4、理解。如,采用图表、模型、实验、归纳、演绎、举例、比拟等直观教学法。 2.元素化合物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存在形式、制取方法,有机合成”等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将化学事实从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学习基础,内容虽浅显易懂,但繁杂难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实物展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去寻找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4 3.化学计算类课型。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四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计算。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极值讨论法、差量法、不等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代定系数法”等,教学过程不应过分强调解题的模式,而更应注重解题思维过程的引导。精心设计习题教学,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避免形成“固定思维”,难以适应现阶段广而多变的高考要求。 4.复习小结课型。化学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基本方法。复习教学应具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复习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和补救,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这样可
6、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测能力、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阅读讨论式。让学生进行课本阅读、资料查询以及相互讨论,针对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讨论逐步形成敢于和善于在群体中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2.探究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假设、实验、综合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懂得“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应用拓展”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态度,并在探究的合作中增进同伴间的平等、自由、责任、真诚等社会交
7、往中所不可缺少的情感关系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4 3.质疑释疑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质疑和答疑,使师生间的思维进行交流、碰撞与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包括“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等形式。通过这些教学互动形式,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多股相互交融的信息,从而达到现代教学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反馈评价式。通过各种教学反馈形式的采用并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诊断学习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让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端正对待学习中失误、失败或挫折的态度,以磨炼学生的学习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