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30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探析 近年来许多省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这是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逐步使用,广大物理教师在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物理新教材的特点,及时转变角色,努力克服长期传统教学形成的弱点,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在物理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一、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 新教材体现出的新课程理念,是将物理教育基本功由知识的简单传授向全面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大量物理习题的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概念的内涵,掌握物理规律的应用。 新课程则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简单的传授知识变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1)有两个不同的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哪个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能否用一个简单
3、的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2)你认为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3)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4)设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5)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6)测量这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这些实验数据在测量过程中有没有较大的误差?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等。 二、变“注重教学结果”为“注重教学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忽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实验、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学
4、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得到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由“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分工与合作,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4 例如,在学习单摆的周期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单摆实验,并分五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观察单摆在摆角小于10度时的等时性;(2)讨
5、论单摆在摆角小于10度情况下的回复力;(3)讨论单摆的振动是否为简谐运动;(4)讨论单摆的周期;(5)单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边做实验,边观察、讨论,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 三、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中,要根据课本内容及大纲的要求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事先框定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教师的单向传授,学生被教化成为知识接受的容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处在突出的中心地位,而学生则习惯地处于绕着中心做圆周运动的一个点上。新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探
6、究性学习过程中,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比如,在“电风扇的构造与原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成了几个研究性小组:电风扇的分类小组、电风扇的结构小组、电风扇的基本原理等小组。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计划设计、搜集相关资料、采集各类电风扇样品、动手拆卸电风扇零部件、探究各零部件的的工作原理等。 最后,各小组进行互相交流、评价,写出总结报告。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负责探究活动中安全措施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有关指导。通过该探究性活动,学生对电风扇的构造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对其工作原理有了基本的
7、理解,大部分同学得到了动手操作的实践锻炼,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一部分同学还掌握了一定的修理技术。 四、变“教师权威”为“师生平等”4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尤其是在组织探究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营造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的探究和交流的精神氛围和教育情景。 如在测量运动摩擦因素的设计实验中,笔者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让每组的同学代表说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路,通过比较设计
8、方法的优劣,从而得到最佳的实验方案。这样做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