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76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立德树人,立足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德树人,立足课堂 高中生除了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在高考中发挥不理想并不是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不足,而是他们在思想方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战胜高考的必胜决心与顽强意志。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重德育教育。 一、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天性都不如良好的习惯更有力量。”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能与认识一致。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认知与行为之间,个体需要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彰显德
2、育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过去相比,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可读性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把德育过程内化。例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说不了解过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当前?(2)高中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怎样让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怎样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发挥一个人的才能?这几个问题,利用学生原有
3、的思想认识很难解决,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积极地探究问题的实质,最终成为德育内化的动力。4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定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学生经过自我体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设计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主题是“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4、”。教学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辩论中理论指导辩论,事实说明理论。学生带着问题自觉钻研理论、收集事例,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每讲到精彩之处,都会产生思想的强烈共鸣。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德育教学,要实现从理想型到实事求是型教育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高
5、谈阔论,而应如实地告诉学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思想文化激荡,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4。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并且把一些新观念纳入德育范畴,尽量贴近学生。如现代人大多无法拒绝网络的诱惑,那么,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好信息的强大功能是德育教育的重大课题。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认识到客观条件虽然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但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注意知行合一,把德育落到实处。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德育的形式相对“隐形”,然后才能事半功倍。情
6、感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是感化心灵的无形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德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还要对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四、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是要传授课程内容,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如演讲、调查、竞赛等实践形式,更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开展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企业经营者
7、的素质”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曾经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大家认为,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如果牺牲诚信骗取消费者利益获得非法利润,这个企业最终必然走向灭亡。在教学“市场交易原则”时,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实际现象,讨论菜市场看到的真实情景,甚至编排成小品,由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应该遵循平等原则。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课堂教学结构得到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德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有力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德
8、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刻受家长、老师的“监督”4,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心灵容易受创。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理想,便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自闭等心理,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德育教育目的。因此,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