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52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词语校释三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词语校释三则 【摘要】本文主要选取中学教材中的几则词语,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辨析、校释,最终确定最符合语言实际的词语和行文规范字形及其含义,旨在提高教材和工具书的科学性、规范性。 【关键词】察颜观色;叹惋;行人;寡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一、察言观色与察颜观色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五课宗璞《紫藤萝瀑布》:“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同一篇文章内
2、容省略了“察颜观色”一词:“……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都只收录“察言观色”一词,很多教辅材料也经常将“察言观色”与“察颜观色”作为字词辨析的例子。苏教版一反常规,人教版避而不用,那么,哪个才是规范的写法呢? “察”和“观”当是同义,可释为细看。“色”指脸上的神情、气色。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看“言”与“颜”的区别。 “言”在这里应该是名词,指言语、言论。“颜”本指额头、印堂。《说文?页部》:“颜,眉目之间也。”引申为神情、脸色,《广韵?
3、删韵》:4“颜,颜容。” “察言观色”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这两个成语,分别解释为,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相比而言,“察言观色”的内涵更加丰富,观察的对象除了脸色,还有言语。但是仔细推敲,所谓观察,是指眼睛看,看的对象应该是有形有相、具体可感的事物,而“言语”是有声无形的,何来“细看”之言呢?并且,常见成语有和颜悦色、正颜厉色、危颜正色等,与察颜观色可谓语出一源。 另外,汉语
4、成语的结构具有整齐对称的特点,多是由同义语素交叉构成并列关系。例如:惊涛骇浪、眼疾手快、道听途说、左顾右盼、海誓山盟、天涯海角等。 综上所述,“察颜观色”无论在含义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更符合汉语成语的规范。 二、叹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的“叹惋”一词,教材上解释为“感叹、惋惜”,明显是将“叹”、“惋”二字分而释之。 “叹”译为“感叹”,应是“惊叹、叹息”之意,但“惋”的准确解释应该是什么呢?《玉篇?心部》:“惋,惊叹也。”《
5、玄应音义》中记载:“惋,叹也。”《慧琳音义》卷六十九“嗟惋”中“惋”解释为“惊异也”。由此可见,“惋”并非是惋惜,而是与“叹”4构成了同义连用,也表示惊叹、叹息。并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桃花源中的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听了渔人讲述的外面世界的巨大变化后,表现出“惊叹”应是情理之中的反应。如果译为“惋惜”,则表现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这与文章主旨是不符的。《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集校笺》等对此的解释都是“惊叹”。《汉语大词典》收录“惋叹”一词,解释为“悲叹、叹息”,也是两字同义连用的一个佐证。
6、三、行人、寡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六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一句,教材只是将后半句解释为“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一些教辅书一般都将“行人”解释为“来往的路人”,对“寡妇”一词一般不做解释,似乎也是默认了“丧夫的女人”这个常用义。近来读方一新、王云路编著的《中古汉语读本》,发现对此的解释为:行人,游子,指孤身远游的浪子,多与思妇相对而言。寡妇,犹言思妇,指独守空房的女子。无疑这个解释更加精辟、规范。 “行人”、“寡妇”多见于乐府民歌中。与“行人”类
7、似的还有“行客”、“行子”、“客子”、“荡子”等,一般指客居在外的游子。例如:当暑理?服,特寄与行人。(南朝乐府《夏歌》)行客行路远,故乡日迢迢。(萧统《饮马长城窟行》)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鲍照《代东门行》)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王粲《从军行》)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两汉乐府《东光》) 另外,“寡妇”在古时的含义并非一定指丧偶的女子。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鳏寡”条云:“4寡者,无夫之称,但有夫而独守者,则亦可谓之寡。”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8、“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舍内:‘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显而易见,这里的“寡妇”绝对不是“丧夫的妇人”,而是指丈夫出征在外而独守的妇人。 这样整个句子的内涵也就显而易见了:听到鸳鸯相向而鸣,行人在外而驻足,思念家中的妻子;独守在家的妻子,更是感慨万千。文中“行人”与“寡妇”的两地之思真可谓一种相思,两处离愁,若将“行人”“寡妇”二句割裂开来理解,则显然会失去该诗的原味。 教材中词汇的不注解或是误解,都会影响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