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

ID:310838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1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_第1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_第2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_第3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_第4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论文提纲:1.文章整体思想概述。2.李陵案过程及史公心路里程及对之剖析。3.史公的人生价值观。4.综述。论文摘要:《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因李陵案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不朽史学巨著《史记》后,因好友任安入狱而求助司马迁想为之向圣上求情,太史公向任安的一封回信。信中叙述了史公隐忍完成其心志,李陵兵败匈奴前后其为人的描述,阐述了其对人生价值的态度,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论文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观瞻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无数次看完此封书信,无不为史马迁悲惨经历扼腕叹息,和为其实现人生价值受尽凌辱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史公

2、是史学的集大成者,而其《报任安书》更是一篇旷世奇文。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借用李贺《浩歌》里两句诗对其表达景仰之情。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李晚芳曰:“此篇(《报任安书》)与自序,俱原作史之由。《自序》重承先继圣,此重惜死立名。《自序》悲婉,此则沉郁、雄健。其操纵起落,俱挟浩气流行,如怒马奔驰,不可羁勒,与《史记》之雅洁稍异,是史公另一种豪放激宕之文。盖因救友陷刑,满肚皮怫郁不平之气,借此发泄。书中‘舒愤懑’,三字是此本旨,故篇中处处皆愤懑之辞。纵横跌宕,慷慨淋漓,转折提接虽多,却如一气呵成。挣眉裂眦而

3、写之,骤读无不为之惋惜。”这篇千古名篇回顾了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受刑的全过程,叙述了忍辱著书的目的、决心、毅力,及其极端痛苦悲愤的心情。文章充满了作者受刑后的无限痛苦与悲凉,但让人读后感到有一股气势,有一股充满自信的、无坚不摧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力量。尽管此篇是太史公“舒愤懑”之作,但他把带有消极颓废色彩的“感愤伤激”情绪就生化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活力的生命激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引古人自况,认为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得起艰难环境磨炼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在此文中,他写下了一段名言: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

5、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第一次拜读《报任安书》是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选读教材中,书中选录了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报任安书》,在这封写给狱中好友任安的回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激愤的心情,

6、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这封书信是后人解读司马迁的生活与思想的一个窗口,最能体现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人格魅力。虽然从回信中难以窥其全貌,但此信足以述其心迹,表其心志。司马迁借此好好地释放了一下自己封闭、压抑已久的情怀,一吐为快,可谓字字血泪,处处真情,理灼古今,动人心魄。透过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苟活、矢志不渝的人,一个雄心万丈、超越庸常的人,一个文史双绝、才华横溢的人,不愧为天地间的奇男子、伟丈夫。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

7、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