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40403
大小:1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姓名班级组别自学完成时间分钟【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
2、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使用说明】1、利用读书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2、预习课中熟读课文,认真研究学案,运用好双色笔,圈点勾画故事的主要信息,对关键句子作好批注。3、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4、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最后思考问题总结本课知识,完成检测题。【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通过党课、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新高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4、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
5、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
6、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自主学习
7、】先阅读课本,再回答问题一、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重要的字词,掌握其形、音、义,并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二、整体感知:通过党课、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新高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1、
8、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 2、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3、课文着重记叙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4、概括文章主旨【合作探究】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通过党课、报告会、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