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661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阅读为习作领航 积累与表达齐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为习作领航积累与表达齐飞 摘要: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阅读指导了习作,为习作提供技法;习作又巩固了阅读所掌握的技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阅读教学中寻找突破口,架设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营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和品悟语言文字的的同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之实效。 关键词:阅读;习作;积累;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22-02 大多数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其原因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见识相对
2、较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不多,习作时苦于“囊中羞涩”,无从下笔,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消除学生习作时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寻找突破口,架设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借鉴一定的习作技巧,借此来提升习作水平。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体验语言魅力 阅读文章,就是理解内容,感悟思想,品味、积累语言的过程。习作时所需要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6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教材里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不乏富有表现
3、力和感染力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经典典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天长日久,便会形成语感,把作品中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在说话时就能脱口而出、妙语连珠,待到习作时,方能笔下生花,信手拈来。 例如《庐山的云雾》一文把天空中的流云写得形象生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品味优美生动的语段,熟读成诵,学生在品读中受到启发,明白文章抓住云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大胆展开想象去描写,同时积累了“银灰”、“血红”等描写颜色的词语。在学会了写云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利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去描写,从而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课后我叫学生以
4、“美丽的云”为题写一段话,学生们欣然接受,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二、在阅读中习得习作技法,掌握习作技能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课文是例子。”教材中的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很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是我们习作的优秀范例。教师平时可以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习同步进行,充分挖掘文章的有效资源,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从中学习技法,学会模仿,把阅读中习得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变成自己的技能,从而掌握一些写作的技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某种模式并能突破它,并在此基
5、础上熟能生巧,那便学会了写作。6 1、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眼睛”,我们可以窥探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标题形式多样,有的是用人名、物名或地名为题,如《詹天佑》、《金色的鱼钩》》、《大理石街》等;有的是以中心为题,如《两袖清风》等;有的是用事件为题,如《爸爸带我去爬树》等;有的是用景观为题,如《火烧云》;还有的以修辞手法为题,如《你,浪花的一滴水》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标题入手,结合具体课文,教会学生怎样认识题目类型,如何充分发挥这“眼睛”的作用。学生在习作时,就能运用从阅读中学来的审题方法,分析题目的写作要求,拟出富有个性
6、的题目。 2、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必须言之有序。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并借鉴课文中的写作结构来构思自己的习作。 小学课文里常见的文章结构主要有:连续式结构,即文章各层之间的意思按照先后顺序衔接着写的,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等;有并列式结构,即文章中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是并列平行的,如《迷人的夏天》、《庐山的云雾》;有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再分述。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如《三峡之秋》《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阅读
7、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了解文章的结构,习作时才能举一反三,做到言之有序。6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安排规律。看看作者围绕主要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承接,了解文章材料的详略关系,从而在阅读中渗透习作布局谋篇的方法。 3、描写方法 巧妙地运用描写方法就好比给文章披上华丽的外衣,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为我们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