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

ID:31034832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5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_第1页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_第2页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_第3页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_第4页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始终把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的、乃至中心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引导师生实现预期的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都是完整的精神实体。因此,教育管理必须彰显对教师和学生的“人”的价值的关怀:尊重师生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强化师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关注师生人生成长和幸福,真正地促使学校教育管理由“目中无人”的物性化管理向“目中有教师”、“

2、目中有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这里的“人”仅仅用来指学生,而忽略了同样作为人的重要因素的教师。管理实践中,“以人为本”应当包括学生和教师。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但二者都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的权益同样应当受到重视和维护,教师的人格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和彰显。教师和学生一样,其个性不能被漠视,自然人的本性不能淡化,片面强调教师职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而

3、对教师人的属性和人的价值考虑较少,同样是物性化而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柔性化、弹性化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9  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是以制度为中心,依靠基于行政权力的法规、规定和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作为管理对象的教师与学生实质上只是学校制度被动的服从者和接受者。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拥有绝对的制度化的权利,学生成为学校和教师任意改变、塑造和利用、占有的工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被完全忽视。此种管理方式把人作为无生命的管理工具,是“见物而不见人”

4、的物性化管理,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去甚远。  弹性管理是在学校制度规范下给师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调整和发挥的空间,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弹性管理真正地把管理对象看作人,强调人的主体属性和自主能动性,使师生同时兼备被管理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对象,更重要的也是管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以积极的姿态实现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适应、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弹性管理不是意味着学校的管理制度可能弱化甚至不要,而是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在制度约束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

5、性,改变在管理活动中机械被动的地位,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刚柔相济、富有弹性的管理制度,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富有人性化和人情味,使师生的自主意识空前高涨,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种种人事矛盾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避免。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视角,这就必然要求学校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中心。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和制度去强硬地、千篇一律地要求具有不同个性和需求的教师和学生,就未免显得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有理性而缺乏人

6、性,管理也就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刚性的制度只能要求“9不可做什么”,而弹性的制度则依靠激发师生的主体性和责任感,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二、建立基于人本思想的师生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区别于视人为工具的“见物不见人”式的传统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有组织的活动中,以人性为导向,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本管理,一方面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管理是“为了谁”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人是管理的参与者和根本动力,解决管理要“依靠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管

7、理过程中,从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的原则出发,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把学校管理目标同师生个人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以调动师生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管理机制在师生激励中存在种种问题,致使师生主体性弱化,参与意识缺失。突出表现在:激励作用减弱,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和职业规划无实质性的帮助,缺乏吸引力,而针对教师的评优评先也只是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例行公事,重形式而不重内涵,也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激励运用不当,存在不公平现象,忽视素质

8、、能力、个性差异,致使各种荣誉往往集中于少数学生和教师身上而与师生群体中的多数无缘;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激励,总是简单地采取冷冰冰、硬邦邦的机械模式,对不同的努力方向、不同的需要层次都是千篇一律、一刀切。为此,必须革新激励机制,建立富有人性化、真正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9  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在激励的过程中,精神激励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来实现,物质激励也要体现一定的精神意义。只有二者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个体的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