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

ID:3103214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_第1页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_第2页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_第3页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_第4页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中学生品味古典诗词  欧洲阿尔卑斯山景区的导引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更要把这句话刻在自己和学生的心上。如何让今天的中学生有“闲心”和热情细细玩味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呢?  一、结合作者生平特别是写作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  由于时代的差异,生活境遇的悬殊,文化素养的欠缺,今天的中学生阅读古典诗词本来就容易产生隔膜;再加上诗贵深曲,往往语近意远,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就更显困难。要想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还需要去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写作背景,常常是理解诗歌内容的捷径

2、。众所周知,杜甫诗作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但杜甫也不乏轻快明丽的作品,就是其沉郁雄浑的诗作,思想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要准确领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切感受作品或轻快明丽或沉郁雄浑的意境,不能不结合当时的时局背景。  二、通过分析意象来揣摩、把握诗人思想情感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5。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

3、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诗词的阅读鉴赏可以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危樯、独舟、低垂的星空、阔大的原野、奔流的大江、飘零的沙鸥等意象非常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沉郁的心境,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凄凉。把握了这些意象,进入诗歌意境,准确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就不再是难事。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三、通过吟哦涵咏领悟诗作的丰富内涵。  学习诗歌,首先要有情感,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上,更应体现在对诗歌的吟哦之上。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当中也一贯注重

4、诗歌的涵咏、体悟,但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却丢失了这一贯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即使背诵,也是带着任务去背,而不是带着乐趣去背。这样,原本富有美感的诗词变得枯燥乏味。事实上,我们并不难发现,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吟诵,这是古已有之并被历史确证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明的就是吟诵的价值。宋代理学家朱熹,非常强调熟读、吟咏。他曾经说过:“凡读书,……5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

5、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古典诗词言近旨远,韵味无穷,潜心诵读才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细细体悟、层层深入。  吟诵古典诗词,从本真意义上而言,是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尽管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古典诗词中所包含的人生意趣和哲理沉思却具有不可转移的恒定性。从文学地位角度而言,古诗词作者是我们高山仰止的学习典范,但如从文学接受角度而言,一切都是平等的。“对话理论认为,对话的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即使作为主人公的创造者,与主人公,与读者都处于平等地位。”[5]由此,我们在吟诵古诗

6、词的时候,就是与古人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在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下,把自我引领进具有渗透性的文化时空之中。古典诗词教学加强吟诵的指导很有必要,课堂上也应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涵咏吟哦。  四、抓住诗眼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

7、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5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