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ID:3102827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_第4页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有的专家认为: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但是,在较大一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  1.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1.2肢解教材式: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

2、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3考点练习式: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课堂阅读教学是如此,课外阅读教学就更加悲惨了!  1.45学生阅读量少。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据调查发现,农村初中学生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人数微乎其微,读过鲁迅

3、、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高尔基的《童年》了。大部分学生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优秀作文选》而已。  2.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又该怎样优化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畅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2.1.1鼓励阅读。坚持

4、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1.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要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引导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2.1.3自由的阅读。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2.1.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语文统一答案的弊端。5  2.2创设自主阅读课堂。  自主阅读最终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学生在平日的自由阅读中,是直觉性实践阅读,而整体俯瞰、探究赏析性的阅读,学生做得不足。自主阅读教学最需功夫的就在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5、。在发现这一教学情景中,教师的讲授、引导与主持作用,就应该凸现出层次与节奏,透过学生的发言,窥出学生思维路径,带学生深入文本最绝妙处,领学生触摸作品最精彩处。  首先,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时间,不做任何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沉入书中浑然不觉,完全迷醉于作品内在蕴涵之中,让他们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使学生拥有纯属于自己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  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凝神静读的美妙气氛,我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学生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逐字逐句地接触文本,或小声读或静读,自由感受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并在课文空白处记录自己粗浅的理解。很快,教

6、室里形成了一个安静的阅读场,从他们阅读时凝神微笑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学生完全被文字材料所吸引;从他们零散的评点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触及到作品中人物有趣的语言与神态,纯真幽默的笔调,以及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等。  其次,创设互动交流的和谐平台,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让这一珍贵的初读熠熠生辉。尊重学生自由的阅读心和表现欲,要在交流中从容而大度地聆听,精细而智慧地甄别,坦诚而热情地参与。5  《小石潭记》第二段的描写更令人难忘。学生初读后都能感受到,并且能对此欣赏一番;从第四段的描写中也能感到作者的忧伤与孤寂,学生基本理解了作者“乐”与“忧”的两种情感。但是作者在全文中的情感究竟是“乐”的

7、还是“忧”的?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学生是“乐”“忧”参半。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到了小石潭会写它凄清幽邃吗?学生摇头,为什么柳宗元要写?学生一下就想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作者内心情感在景物的投射。这一过程,学生就运用了理性分析方法,找准了作者的情感。我接着引入:乐与忧矛盾吗?学生依然用刚才的方法思考,讨论讲解之后,大家形成共识:既然写了鱼儿的自由,作者当时心里一定是快乐的,但是他的“乐”是表面的,是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