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ID:31027884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_第1页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_第2页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_第3页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_第4页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办公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饮酒》教学设计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刘瑛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二、设计思路学习这首诗,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意在通过“以阅读为手段,以涵咏语言为载体,以学得语感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古诗文教学的根本——诵读,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读:理解词义,疏

2、通文句;三读:涵咏语言,探究意蕴;四读:读出作者,读出自己;五读:自由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理解文本,掌握知识。可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经历及其思想入手,理解本诗中的重点句子。那些表现诗词主旨、作者感情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三、教学难点抓住诗歌中一对反义词:“有”和“无”,探究本诗中的意象以及作者的情感。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六、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以诗会友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李

3、白《戏赠郑溧(lì)阳》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白居易《访陶公旧宅》6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念奴娇》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奉寄河南韦尹(yǐn)丈人》师:历代文人有两大爱好:一是饮酒,二是赋诗,尤其喜欢以诗会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像李白、白居易等名家,他们在诗中会了谁?生读诗句后回答:陶渊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众名家共同的朋友陶渊明及他的代表诗作《饮酒》。 二、介绍“文言文五步阅读教学法”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与学,我们学校研究了课模“文言文五步阅读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回归古诗文教学的根本——诵读,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读:理解词义,疏通文句;三读:涵咏语言,探究意蕴;四读:读出作者,读出自己;五读:自由朗读,熟读成诵。三、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1、听读录音处理字词,把握停顿。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根据学过的课文,如《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对作者性格的把握,朗读时注意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这是一首田园诗,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朗读时按二/三结构。2、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根据读出悠然自得的味道,读出朴素淡然的意味。  3.学生范读  请单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对照,再次把握正

5、确字音、体会朗读节奏。  4.全班诵读全班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四、二读:理解诗义,疏通文句6  指导学生先独自结合书下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要符合原诗的语言风格。  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五、三读:涵咏语言,探究意蕴(一)、请学生找出诗中的一组反义词?(“有”与“无”)(二)

6、、思考:诗歌中“有”哪些景物?“无”又指没有什么?“有”:1、庐:简陋的房屋。《陋室铭》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阐释了“庐”的真意;2、菊: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周敦颐的“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高洁的情怀;3、东篱: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东篱”在后面的文学作品中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4、南山:即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出诗人隐居躬耕,悠闲自得的心情;(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景、情交融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6(学生可以

7、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谈出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