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的教学转化

落差的教学转化

ID:3102622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落差的教学转化_第1页
落差的教学转化_第2页
落差的教学转化_第3页
落差的教学转化_第4页
落差的教学转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差的教学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差的教学转化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一、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对于教师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学生的面前,却永远不知道

2、他们在想什么。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教关于“比”的文字题:小张有100本连环画,小李比小张多10%,问小李有多少本连环画?一遇到此类文字题,我一概简单计算:100×10%,永远搞不清“比……多”是一个需要转弯的问题,那个该死的“1”从我的脑袋里抠掉了。老师极其认真地讲了又讲,我也极其认真地听了又听,可就是不开窍,怎么都搞不明白1+10%是怎么回事,订正时照着同桌的抄了一遍。后来继续算错,老师非常生气地把试卷扔在我的脸上。一直到了初中,学了代数,认识了X和Y,我才恍然大悟。7  这样的遭遇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上演着,教的尽管

3、教着,学的尽管学着,教学的中间,又是怎样的糟糕呢?教的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厢情愿地努力地教着;学的按照既定的课程内容,没有选择地学着。教与学之间似乎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教的不知道学的难处,学的不理解教的苦衷。教学的落差越大,教与学的困惑也就越多,一旦陷入怎么教也教不好、怎么学也学不会的困境,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无能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法打开的“暗盒”,里面的秘密谁也看不到。而“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或许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在语文

4、教学中,最让人苦恼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倘若教师都不知道要教什么,那么教学无异于一场灾难。拿到一篇课文,我变换三个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去看课文,就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语文教学内容。  第一个角色:正常的读者。读者阅读文章,常常关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对我有何意义。这样的读者视角,可以让我发现文章原生态的阅读价值,即文章本身传达的思想内容。  第二个角色:一般的孩子。孩子阅读文章,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阅读障碍,比如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他们独立阅读所可能遇

5、到的种种困难,哪些字词需要教,哪些语句需要解释,哪些事件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能会忽略,哪些地方会产生误读、错解,哪些地方最易模仿……要教什么,不需要教什么,你的心中就会有底,即明确在什么地方教什么,在什么地方要教学生读到些什么。而这,正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学的价值所在。7  第三个角色:专业的教师。教师阅读文章,异于常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写这个?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为什么要如此结尾?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如此问题,好似对文章的透视,可以让我发现诸多语文知识。这样的专业视角,可以将读者的阅读经验、

6、孩子的阅读问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聚焦到理性的知识层面,转化为可以教的语文知识,即语文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相对于读者的角色,孩子的落差在于阅读经验和百科知识;相对于教师的角色,孩子的落差在于语文知识和阅读方式。从孩子的视角去阅读文章,并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所教的或许正是孩子想学的。教学,有的时候也并不复杂,只需要你来个转身而已。  二、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最悲催的是:所有的同学都说会了,只有你还没有听懂。  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开创了班级授课制,那种一对一的私塾式教学被无

7、情地淘汰了,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手有五指,各有长短;一个集体中的几十名学生,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课堂上常常只有几个学生踊跃发言、慷慨陈词,而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其余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7  班级授课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

8、。所谓集体思维,就是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确立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