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223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让学生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摘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多变的问题情境,回味性的问题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给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效满足学生强烈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生活化;故事化;多变;回味性;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创设应用情境,营造
2、积极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可有效满足学生强烈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提高课堂实效。 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感受数学的“生活化”5。在教授《元角分的认识》一节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玉树地震后,小明要将自己攒的钱都捐给灾区小朋友,一共有40个1角硬币,老爷爷收了小明的4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4张1元的纸币。你们说老爷爷的4张1元的纸币换小明的
3、40个1角硬币公平吗?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小组操作探究:有的学生将这4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4个这样的10个1角就是4元,所以40个1角和4元是相等的。第二,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用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知识有些是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运用的,但没有找到规律,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了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门学科。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
4、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体验成功。如布置任务,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观察思考: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体会来跟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不活跃吗? 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胃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出的问题编成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如在推导“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5这个规律时,我采用
5、这样一个故事来开导学生: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准备买一些礼品发给同学们,我来到大商场,营业员热情地向我介绍各种礼品的价钱,最后我相中了一种每包12本,每本5元的笔记本。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我需买4包,正当我算该付多少钱时,营业员告诉我需付240元,我感到很惊讶:营业员怎么会算得这样快?大家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笔帐该怎么算。于是学生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如在指导学生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巧妙地运用《西游记》进行问题的创设,用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创设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的王国中学习掌握“9”的乘法口诀。这样的学习还有哪个孩子感到枯燥?还有
6、哪个孩子不积极投入知识的学习中? 三、多变的问题情境 教材中有时提供的情境图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同一个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去自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桃林湖春游,学生650人,教师27人。桃林湖售票处写着: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团体票每张6元(30人或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
7、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下是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8×27+4×650=2816(元) 方法2:(27+650)×6=4062(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3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5 30×6+647×4=2768(元) ……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出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四、回味性的问题情境 这种问题情境一般出现在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一个满意的学习结果,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更要让学生留有余味,为以后的课埋下伏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素材。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