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201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让高中数学的预设与生成“并蒂花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高中数学的预设与生成“并蒂花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预设与生成这对看似对立的“矛盾体”逐渐被引入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存,共同缔造高质量数学课堂是目前广大教师更为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设生成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11-01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对矛盾体,也是共同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而动态生成则是静态预设的完美体现。数学
2、学科本身具有着逻辑性强、教学目标高、解题方法繁多等特点,尤其到了高中数学这些特点更加明显,这为教师进行预设与生成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当更多教师将预设与生成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轻预设、重生成”以及“固性预设、强行生成”的弊病也愈发明显。预设与生成同属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摆正预设与生成的位置,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度”,使其和谐共存,共同缔造高质量数学课堂应该是目前广大教师更为关注的课题。 1课前充分准备预设,预约生成4 要想让课堂生成更加完美和精彩,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准备
3、。预设一般就是对一节课事先进行的一个整体规则,是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每个环节的具体安排与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课前预设应该做到:一是预设方向具有正确价值,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二是与课堂实践结合,符合学生认知和教学规律,做好教学活动与课堂效益的合理衔接;三是要措施得当,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对生成情况随时进行检验与调控。在进行具体的预设时,教师应注意: 1.1以教材为载体,揭示知识本质 预设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对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充分了解,在预设中要将
4、数学的本质内容进行体现,同时要将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有效信息进行挖掘与展现,使预设更具开放性和针对性,为有效生成奠定基础。如在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一课进行预设时,圆锥曲线的定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单纯的让学生进行理性认知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困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定义解题法”和“坐标法”的应用与渗透,通过实践练习将问题化繁为简,强化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深层次的理解,并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数学,使其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1.2弹性化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空间4 弹性化设计是指无
5、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都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预设,避免将预设重点放在学科知识上,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弹性化设计以生成为目的,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具体的活动时间、标准的解题答案等等不必做量化规定或者是刚性处理,而是将更多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质疑、探究、尝试与开发,同时也为教师适应教学环境、调整教学步骤,争取更多空间。 2课中适当调整预设,促进生成 2.1静态预设,自然生成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生成都应是自然而然进行的,不要给学生造成“强行生成”的感觉,要让他们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主
6、动去参与和体验知识形生的过程,然后对数学概念进行归纳与概括。如在进行“曲线与方程”一课时,可以从旧知回顾入手,然后通过导入问题让学生在辩析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借助自己学过的“直线和圆”的知识,完成下列两题: a、用方程的形式将下面图形进行表示(实线部分) b、画出与下面方程中对应的图形 生:做完题后进行交流。 师:(问题引导)通过做题,你们是不是能够总结一下用方程来表达图形和用图形来对应方程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生:交流讨论。 师:(问题引导)对于曲线与方程,你们感觉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得出“曲线是方程的曲线
7、、方程是曲线的方程”的概念?假设老师进行了如下表示,是不是给了你们一些线索? 生:老师运用了集合的表示方式,因此概念得出可以从集合关系为切入点进行考虑。4 通过这种设计,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本课的主题,并从概念入手去发现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虽然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们会花费更多时间,但这个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时期,而正是这种不生硬、不堆砌的引入方法,让生成更加自然,效果更加理想。 2.2抓住契机,适当调整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有“意外”和“突发事件”发生,这会导致生成过程与预设发生偏离,甚至可能会朝向截
8、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应做好灵活应变,对预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有必要时还要放弃原有预设计划,在课堂及时生成新的方案,让教学过程因“意外”而愈发精彩。为了能有效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在生成新方案时要注重抓住生成契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