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0921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落实三个“三”,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实三个“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必须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认识活动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失去主体意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替你学”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更谈不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
2、活学生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认为落实以下几个方面显得更加重要。 一、归还三种权利,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1.参与权。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权利。我主要通过“五让”5来实现:一是让学生认真阅读书本,进行自学;二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组讨论。我发现,一个运算法则让
3、学生讨论如何记忆,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一个难题让学生讨论如何求解,等等,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规律,凡是教材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概括,有可能自行找出规律的内容,我就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五是设计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内容,在课的结尾,达到“学犹未尽,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促使学生延伸思维。 2.选择权。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内容的权利。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设计有弹性的探索内容。 分层设
4、计练习题,有基础题也有提高题,解决一些学生“吃不了”和一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对于同一道题也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做一道判断题,我要求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判断对错,一般学生要讲出为什么错的道理,学有余力的学生讲出怎样用多种方法改动条件,使题目结论变得正确。 3.评价权。 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权利。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他人作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推理和判断,从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吸取经验,
5、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同时也能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我认为教学中还给学生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只有还给学生这三种权利,才能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设计三种教法,使学生会自主学习5 1.激发兴趣。 (1)由疑生趣。创设情境,由疑生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探求新知。 如教学“不等式
6、的简单变形”这一内容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然后让学生猜测一元一次不等式可能有怎样的性质。在学生猜想之后,教师问:“是不是有这样的性质呢?你能进行验证吗?”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猜想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可能具有的性质,此时他们也不能肯定。老师给他们提供了探索的时空,他们自然会兴趣盎然地消除心中的问号。 (2)由奇生趣。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的阅读材料,但不少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我常用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材中有一篇阅读材料《贾宪三角》,学生很诧异老师求解速度之快,我趁机告诉学生,看懂了书中
7、《贾宪三角》这篇材料,你的求解速度也会和老师一样快。 (3)由动生趣。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我让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四根小棒(2cm,4cm,5cm,7cm各一根)中的三根小棒首尾连接搭成三角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都能搭成三角形,产生了探索其中奥秘的兴趣。 2.点拨引导。 我坚持让学生担当“主演”5,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做到:凡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暗示和替代;凡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讲解和归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我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8、当学生经过讨论仍不能解决时,我便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 3.设疑解惑。 设疑就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设疑”。学生不是不疑,而是自己不知道有疑。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设疑,引导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疑,在教材的关键处设疑,在探索规律处设疑,在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