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

ID:31007993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_第1页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_第2页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_第3页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_第4页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答策略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堂文本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艺术。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启发引导来引领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呢?  一、循序渐进法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因到果等,对有关概念或问题进行逐层

2、推入式地解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或问题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为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我和学生有以下对话――  师:五柳先生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生:先生住的环境很糟糕――“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师:(插话)这就叫“家徒四壁”。  生:吃的穿的也不好――“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师(插话)这就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同学们,一个“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7的人,用课文里的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环境,那就是――  生:“贫”!  师:那么,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五柳先生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3、?  生:他依然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如也”。  师:这就叫“安贫”。同学们再看看课文,五柳先生只是在贫窘的生活中能安之若素吗?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成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生:不能,因为五柳先生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的,比如他“好读书”、还喜欢“著文章”。  师:“读书”、“写文章”,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心中的“道”,而他在“求道”的过程中,心态又是如何的呢?  生:他很开心,读书一有所得就会“欣然忘食”,写文章是为了“自娱”,并且能从中“忘怀得失”,看得出来,他是很享受自己的“求道”时光的。  师:这就叫“乐道”!现在你们理解什么叫“安贫乐

4、道”了吗?  生:“安贫乐道”首先要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并且在追求自己的信仰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还有就是,这样的信仰能让一个人即使在贫贱困苦的生活中也能安之若素。  通过由表及里的顺序,逐步解释了“安贫”和“乐道”的字面义及“安贫乐道”的引申义,在疏通文字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五柳先生的精神面貌和“安贫乐道”一词有了更为完整明确的理解。  二、设置陷阱法7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有一个经典实验“饿猫开迷笼”: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启笼门。教师在教学中,有时故意设计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错误,在学生理解的盲区、误区上布设“陷阱”,让学生先掉进“

5、陷阱”,先吃“一堑”,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厘清概念,从而再长“一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如《狼》这一课,要求学生翻译“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掌握“犬”这个词类活用现象。  生:其中的一只狗坐在前方。  师:逐字对译,看来像没什么问题。可是,有同学发现问题了吗?  生:老师,这篇课文是在讲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怎么突然跑出一条狗出来了?而且前文也没有任何交待。  师:是啊,哪来的一条狗呢?同学们想想看,这个“犬”字,应该理解成“狗”吗?  学生通过点拨,知道了“犬”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应理解为“像狗一样”,在翻译时掌握了

6、这个文言现象,就不会再犯之前的错误了。  又如《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带领学生欣赏苏轼描写月色的句子。  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在写什么?  生1:写庭院里的积水,还有水中的藻、荇。  生2:还有竹树和柏树。  生3:老师,庭院里怎么会有水呢,那不是池塘了吗?还有松柏也不可能长在水里啊?7  师:问得好,再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看有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4:老师,他们漏掉了“如积水空明”的“如”字,是“好像”的意思,是说庭子里好像积了一汪水,并不是真的有水。  生5:还有,这个“盖竹柏影”的“盖”字,我们原来学过,在《

7、童趣》那一课,“盖一癞蛤蟆”,“盖”字作“原来”讲,这里的意思是水中的藻啊、荇啊,并不真的存在,原来是竹树和柏树的倒影。  师:说得真好,既然不是写积水和藻荇,那这里苏轼到底是在写什么呢?联系一下前后文,大家猜猜?  生:从后面这句话看出,应该是写月色。  师:是啊,这明亮皎洁的月色照进庭院,让庭院好像变成一个明晃晃的水晶池。苏轼把自己的错觉写进文章里,让我们也恍惚起了错觉,真以为庭院里积了一汪清澈的水呢!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试错训练,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防止学

8、生在易错的问题上重蹈覆辙。  三、曲径通幽法  课堂要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着眼于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