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ID:30993805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_第1页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_第2页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_第3页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_第4页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教学活动为何低效先来看某教师关于“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活动一:学生自带硬币、饮料瓶盖等圆形物体,并沿着各自的圆形物体轮廓“描圆”。(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体验。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很自如地画出一个圆。)活动二:教师提供图钉、两端打结的绳子等材料,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造工具'‘画圆”。(让学生有主动创造的体验。活动开始后,学生即表现出出乎教师意料的几种状态: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拿起图钉,用铅笔沿着图钉的轮廓描了一个圆;还有部分学生拆掉绳子两端的结,用绳子围了一个圆;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将图钉套进

2、绳子的一端,用铅笔套进绳子的另一端,定点、拉直后(定长)旋转画出了一个圆。教师立即请这个“创造”成功的学生演示给全班学生看。)活动三:学生先观摩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然后自己运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教师在活动基础上介绍圆心、半径名称。(让学生掌握圆规的使用方法。活动中出现两种情况:固定本子旋转圆规画圆;固定圆规旋转本子画圆。教师对第二种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他们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再次提醒学生一定要旋转圆规来画圆。)活动四:请学生画两个圆,观察发现结论,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圆的基本性质。活动中学生表现

3、出思维随意、散点的状态。教师用“凑”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分离的一大一小的圆,两个分离的同样大小的圆及两个同心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已然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如何有效地实现,却是个难题。以上述教学为例,“描圆”活动在一年级已经开展过,当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区分物体与平面图形,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然,该活动设计对于学生认识与理解当下的画圆原理几乎没有太大的帮助和意义。“创造”工具“画圆”活动,教师一方面期望学生不要任何依据就能够凭空创造,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创造不成功,所以精心地“替

4、代”学生将每根绳子的两端都打了结。这样的材料提供和活动设计,充分地揭示了教师的矛盾心理。课堂中学生的实际状态反映了他们并不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道理其实很简单,学生在没有任何画圆原理认识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创造出画圆的工具呢?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想当然地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设计,必然导致教学过程推进的困难与教学效果不佳。运用圆规“画圆”活动,教师只关注学生对于圆规使用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偶然生成的资源不会判断、捕捉与利用,忽视引导学生比较和思考不同情境中(黑板上画圆与练习本上画圆)使用圆规画圆的区别与联系,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情境中的画圆活动发现其中共

5、同的本质属性的存在,并归纳概括和提炼抽象出作为画圆工具的圆规的制作原理。这种“只关注圆规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不关注圆规工具制作原理形成”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发现圆的性质的"画圆”活动,教师习惯用几个学生不完整的答案,“凑”出比较全面完整的答案,习惯用一两个例子就得出一般结论,忽视学生思维由散点状向严密型的发展和提升,忽视结论获得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之,在这种“活动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兴奋中心只是停留在学生是否“动起来”,缺乏对活动目的和活动之间逻辑关系的思考。学生虽有对情境的感受和活动的体验,但缺乏的

6、恰恰是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带来的结果是学生盲目的“动”和低效的“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