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ID:30993579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上传者:U-9947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_第1页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_第2页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_第3页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_第4页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依据相对滞后,教学模式操作性不强,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难以适应学生职业的发展需求。文章本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宗旨,提出了课程重构对策,强调以突出职业特征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调整教学模式为难点,以过程考核为突破点,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为拓展点做好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导向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岗位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飞速发展,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相对滞后。基于职业导向背景,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探讨重构体育课程,充分发挥体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6   1.体育课程建设依据相对滞后。高职院校现有体育课程建设依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忽略了职业教育特点,脱离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需求的培养目标。首先,课程指导思想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过于注重传授运动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对身体素质的特定要求,忽略了落实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其次,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应该落实到针对专业需求的身体练习,拓展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体育的属性,既有一般教育原则的共性,又有体育自身的特性,即通过身体实践掌握技能。体育课程目标,应该切实为学生的专业、工种服务,通过有针对性地反复身体练习,达到“得以补偿”,提高学生身体局部活动的能力。最后,课程职业性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不能脱离职业体能这个核心,应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还要传授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运动完成职业体能的储备。  2.体育课程模式操作性不强。研究发现,近几年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所有的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中进行了较大调整,越发接近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开课模式多样,有“1+1、1+2、2+1、3+1、1+1+1”等多种形式。一般都设有基础课、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标志着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深入化,实用性体育教学已被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一般,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能够全面满足高职学生的各种需要。但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体育选项项目偏少,班容量较大,缺少预防、治疗相关职业病的教学内容。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  3.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体育选用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更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增加职业体能,突出学生职业病的防范知识,切实落实学生“健康第一”6 的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以传授技术为重点,以形成技术技能为难点,还无法满足以上的要求。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存在竞技化倾向。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被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理论所代替,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专项技术,忽略了身体素质、职业体能、职业病防范知识。教学内容的设置,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职业性。(2)教学内容脱离专业技能。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授课内容,没有考虑各专业、工种的特点,没有充分挖掘专业、工种问题情境,不利于学生自我练习与自我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尽量与专业技能融合,将职业技能、体能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改革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性和操作性,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相关专业拓展有益的练习内容,教会学生如何缓解、预防相关职业病。基于职业导向的背景,深挖师资、器材、场地等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导向下的对策  目前,高职学生的耐力、力量指标呈现严重下降的趋势,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1.以突出职业特征为切入点。制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各种因素6 中,决定性因素是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思想的落后,影响了决策,决定了结果。高职院校体育长期以来受普通高等院校影响,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体育专项技术,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发展的职业体能的提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围绕学生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理论讲解过多地强调专项理论知识。这些措施,无法使学生适应复杂、艰辛的工作环境,无法完成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充分拓展健康的内涵,这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切入点。  2.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研究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实际,针对不同专业优化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以技术型和服务型为主,大都处于生产第一线,单调流水作业较多,劳动强度大,长年累月的工作,会使身体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他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对体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一般体能、运动技能之外,还要突出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要有针对性。不仅要增加预防、减缓职业病的知识,还要突出职业体能储备的练习内容。例如,针对伏案型专业,长期保持坐姿,容易精神紧张,需要经常放松大脑、舒展肌肉,应该加强健美操、拳击等锻炼内容。  3.以调整教学模式为难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突出岗位需求的实用性模式。现行的体育课程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教育的特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训较多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体现灵活性。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学时相对固定,现实操作中受师资、场地和时间局限,很多内容难以实现。要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职业培训等多种渠道,强化重点,解决存在的难点。6   4.以过程考核为突破点。高职教育正在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专业与综合素质并重的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必须服务于这一转变,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此,体育课程建设中学生评价方式必须进行大胆改革,不能单纯地以运动成绩来衡量。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平时练习、终结考核、提高幅度的整个过程。遵循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应把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融为一体,即评价方法上不再过分强调高度、远度、时间等显性指标,而忽略了意识、兴趣、态度等隐性指标。过程考核,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5.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为拓展点。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转化而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受到场地、器材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开发现有场地、器材资源,发挥校本资源的优势,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精心布局,设置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根植职业体能储备的重要渠道。在选修课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了学生的经验和体能,而且有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盛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2]郑玉玲,陈华.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分析[J].教育资讯,2009(12).  [3]王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