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

ID:30993230

大小:54.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冯丹丹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我们在教育

2、教学过程中,不能光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知识的教学,而要在数学教学中增加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在评估课堂教学质量时对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全面衡量。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也的品行/也的牛活/也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3、,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牛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牛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曾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数学领域同样有着辉煌的成就。从中国人商高比外国人毕达哥拉斯早600多年发现的勾股定理,到南宋数学家杨辉比法

4、国的帕斯卡早400多年发现的“杨辉三角形”。再如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3.1415926<π<3.1415927,比西方的数学家取得相同成果整整早一千多年,世界天文学机构将月球背面的山名命为“祖冲之”谷地,可见国际上对他的敬仰。他的儿子祖珈发现的以他名字命名的“祖眶原理”推导体积的方法,至今仍是立体几何中求体积的重要方法。在近代数学史上,我国杰出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华罗庚和勇摘数学皇冠上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还有用计算机证明理论使数学电子化成为现实被国家授予科技特等奖的中科院院士吴文俊教授……。这些卓越的数学家用他们的成就

5、在世界数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科学界的星河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常对学生进行这种启发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吋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

6、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总之,数学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能力。数学除了知识还有思维,除了能力还有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它与

7、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耳濡目染,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数学素质,实现德育、猶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