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3107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语义记忆之网络结构模型对舌尖现象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义记忆之网络结构模型对舌尖现象的影响 【摘要】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TOT)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关于它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TOT发生机制的两种主要假说,阐述了记忆与舌尖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层次网络模型和六度分隔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语义记忆模型――网络结构模型。通过分析网络结构模型提取目标命题的机制来解释网络结构模型对舌尖现象的影响。 【关键词】舌尖现象;语义记忆;六度分隔理论;网络结构
2、模型 引言 舌尖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对舌尖现象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它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语言心理学、元认知、记忆等)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语义记忆作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的研究多采用认知主义的取向,因此出现了联结主义模型、层次网络模型等其他模型。国内外在语义记忆与舌尖现象产生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所以本文对层次网络模型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网络结构模型,通过分析网络结构模型与舌尖现象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舌尖
3、现象产生的概率。 一、舌尖现象的定义与内涵 舌尖现象(TheTipoftheTonguephenomenon,5简称TOT)最早是1890年,由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则》中提出的,后来由Brown和McNeil(1966)加以完善,给予清晰的界定,真正开启了TOT研究的先何(曾惠,张少林,2008)。它是指某一时刻我们确定自己知道一个字、词或者名称,但是不能马上回忆起来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有关首字母和音节数的知识,并且都能在以后的某一时刻获得解决(Choi&Smi
4、th,2005)。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当我们在某种情景下,不能够表达出我们想说的单词、命题或事件,但是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确信知道那个单词、命题或事件。觉得它就在我们的舌头边上,只是一时说不出来。给人一种明明脑子里很清楚,可就是说不出来,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 目标命题的提取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复的过滤过程。如图1所示:漏斗口以外表示的是我们一点也不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知识与智慧的集合;漏斗口到颈部之间表示的是我们所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外界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尚未经过消化吸收,还不是我们知识库的一
5、部分;漏斗颈部下端部分表示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被经过多次反复被消化吸收了的,完全被内化到我们知识系统中的。舌尖现象往往是发生在“颈部”部分。当我们想表达想要表达的信息(命题)时,由于信息(命题)的提取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受到某些信息的干扰而不能被正确迅速的表达出来,从而产生了舌尖现象。目标命题从漏斗颈部下端“流”下来表示舌尖现象的克服,人们能够顺利地表达想要表达的信息。 二、语义记忆与舌尖现象的关系 1)语义记忆的定义与内涵5 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这
6、个词,最初是Puillian(1966)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开始使用的。语义本来是指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对语义记忆这个词的含义,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Bower(1973)等人的看法,他们认为,语义记忆是我们的头脑对一切有意义的材料的贮存,不论这种贮存是关于词义的永久性知识,还是对在实验室中所呈现的某些特定语句的临时记忆,这是一种最广泛的理解。第二种是Tulving(1972)的见解,他认为语义记忆只是指我们关于词义的永久性知识和关于世界知识的记忆。第三种解释认为,语义
7、记忆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尤其是对词义和使用这些词的规则的记忆。这是一种最狭义的理解。 2)舌尖现象产生机制的理论假说 舌尖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同时它的产生机制也存在较大的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近些年来关于舌尖现象的产生机制,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说:不完全激活理论、阻抑理论以及定量神经网络模型等。 部分激活理论是由Brown和McNeil(1970)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被试之所以说不出某些单词,是因为这些单词的语音表征没有得到充分激活导
8、致的。通常,对单词的提取需要在充足信息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即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逐渐的缩小搜索范围直至提取目标单词或命题。 阻抑理论也叫障碍物假说(inhibitory5hypothesis),最早是由Woodwords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舌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相关词的干扰妨碍了目标词的提取。该理论将舌尖现象的解除解释为对障碍物的克服(Smith,1994)。即在提取目标词的过程中,有些相关词转移了被试在目标词上的注意力,增加了被试对目标词提取的难度。这样导致的结果有以下两种:一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