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9446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来源于诸宫调以唱为主,据宋代王灼着《碧鸡漫志》卷二记载:“泽州冇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人夫皆能诵之”。既然“士人夫皆能诵之”,可见诸宫调这种说唱艺术在当时的文人阶层中是非常流行的。然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载:“'诸宫调’的编写者大都不是文人而是民间艺人”。无论诸宫调的创作者及欣赏者是何人,我们从现存的诸宫调都不难看出,它的歌词内容是较文人化的,措辞也非常典雅,与通俗、朴实、简洁的民歌歌词有着很人差别。诸宫调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以便另起宫调接唱下去。曲词可长可短,比较灵活;乂可用一、二套Illi子连
2、续演唱长篇故事,容量极人,状物写景,绘声绘色,语言通俗主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现存的诸宫调作品只有三部:《刘知远诸宫调》为现存蝕早的一篇金代诸宫调曲词,《董解元西厢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诸宫调巨着,《天宝遗事诸宫调》仅余残曲,只剩数十套曲辞,因其数量少,故弥足珍贵。不少研究者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整理和校注,经过学者们数I•年的努力,才使得这三部作品得以流行于世。诸宫调属于说唱文学,它本是供艺人作场时说唱用的底本,也是一•种“话本”。明代以后,诸宫调不再在勾栏瓦舍中演出,没有
3、人会按谱说唱诸宫调了,它的作晶才山说唱文学变为案头文学。鼓词的概念鼓词是各种人鼓唱词的总称,又叫人鼓或人鼓书,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流行地区广阔。它是文学、音圧和表演三种艺术的结合,而R是以文学为主的说唱艺术。大鼓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一般都是一名演员,一-名弦师。演员不化妆,也不用灯光、布景,只是身着便服或演岀服背场。演员自己打鼓自己唱,同时打板,有弦师伴奏。板叫“节子板”,是用它来掌握拍节的。板有木质、铜质、铁质的等等。主耍伴奏乐器是三弦,也有配上四胡、琵琶等其他乐器的。远
4、古吋期,就已经出现了瞽人(在民间表演说唱的肓艺人),孔子整理的典籍《诗经》中有关于“鼓”的记载,如“皑鼓逢逢,蒙嗖奏公”,就与Z相对应。而荀了的《成相辞》,托用了民间歌谣之曲调与形式,应是鼓词的雏形。曾在扬州、四川出土的两汉时期说唱陶俑、木俑也可说明此时期鼓词艺人的活动情况。鼓词的來源始于变文。到了宋朝,鼓词的名称开始使用。北宋赵德麟所写的《商调蝶恋花鼓了词》,据说为最早的鼓词始祖。到了南宋初期,陆游在他的诗歌《小舟游近村》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以说是大鼓艺术
5、最开始的形态了。元代的时候,一些贫苦的人民或是落魄的文人在勾栏瓦肆中进行着说唱艺术的表演。切代末年的《大唐秦王词话》始名《词话》,实为鼓词。明末清初,贾凫四着冇《木皮散人鼓词》,这是第一部以“鼓词”命名的作品。清代屮叶以后,人规模鼓词的讲唱者逐渐减少,而“摘唱”的风气越來越盛。所谓“摘唱”,便是摘収大部鼓词中的梢华部分來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诸宫调与鼓词的艺术形式之比较由上可知,诸宫调与鼓词皆为说唱相间、讲唱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以《刘知远诸宫调》和《绘图新编狸猫换太了包公出世说唱鼓词》为例,就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异
6、同作一探讨。诸宫调主要是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乂称“弹词”或“弦索”。鼓词在表演时多数是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歌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但也有仅用鼓板演奏的。残本《刘知远诸宫调》一共用到14宫调58个曲牌(不包括重复曲牌),分别是:[商调]:<迥戈乐>、<玉抱肚>、<尾)。[正宫应天长缠今>、<甘草了>、<文序子>、<锦缠道>、<尾>。[仙吕调]:<六幺令>、<胜葫芦>、<醉落托>、<绣带
7、儿>、<恋香衾>、<相似会>><整花冠>、<;绣裙儿>;、&It;一斛叉>;、<;整乾坤>;、<;尾>;O[南吕宫]:<;宫瑶台月>;、<;一枝花>;、<;尾>;o[般涉调]:<;墙头花>;、<;耍孩儿>;、<;麻婆了沁园春>、<哨遍>、<苏幕遮>、<尾>。[歇指调]:Alt;枕屏儿>、<耍三台永>、<遇乐>,<尾>。[
8、商角]:<定风波>、<抛球乐>、<尾>。[黄钟宫]:<愿成双>、<女冠子>、<快活年>、St;双声叠韵>;A<;出队了>;Xgit;尾>;。[中吕调]:<;安公子>;、Mt;柳青娘>;、<;牧羊关>;、<;木宣绥>;、<;拂霓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