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8210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中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也是他们将来运用提高外语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中学英语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也是他们将来运用外语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1.阅读理解的目的 近年来高考试题短文阅读理解分时分值最高的一道大题,为什么这种题的分值这么高?其训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几十年的教学体会,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1.1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阅读阅读能力 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
2、方法,进而提高阅读速度。 1.2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理解能力 即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阅读能力直接为理解服务。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演化。这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辩证关系。 2.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5 阅读理解题,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对话等等,涉及社会教育风俗文化史地知识科技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传记人物等诸多方面。这种试题题型一般包括一些信息题是非题和推理演算题等等。其测试的重点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2.1字面理解试题(LITERALCOMPREHENSION)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试题,其特点是答案
3、明确具体,一般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如辨认文章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的外貌特征,他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 2.2推断理解试题(INTERNALCOMPREHENSION) 这种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或弦外之音,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态度,进而从字里行间推测作者没有说明的意图,含蓄的内容,从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3.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阅读理解不存在语法问题。答题时只能根据文章意思进行判断。在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4、: 3.1先通读全文再答题。 3.2先看题目及四个选项再读全文 无论我们采用那种方法,在阅读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或句。千万不要纠缠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大意。要紧紧围绕五个Wh-questions即,when,where,what,who,5how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迅速地查找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做题时我们一般应采取的步骤是: (1)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细节。 (2)对文章后的题目,要逐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项,从文章的本意中寻找答案,要忠实于原文,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想像为根据,想当然地进行判断选择。
5、 (3)确定你所选的正确答案的内容能落实到文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句子。也可以利用排除法(否定法),最后确定一个正确答案。 4.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逐字逐句地阅读 用手指着单词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读。这既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又会是你不能准确地立解全文而只停留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上,是你所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最终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1.左右摆头。 2.小声朗读或在心里默读。 3.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文章整体理解。即人们所说的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字典。 5.如何
7、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我们知道了阅读理解的目的,考查的重点,答题的步骤和方法,也了解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种方法。 5.1选择阅读方法 不同的文章和不同的题目要求及目的是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详读(scanning):通过详读能寻找到某种具体的资料和信息,并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层层理解。 (2)阅读(skimming):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取知道文章的内容大意,例如,simplestoriesforenjoyment,news,lettersfromfriends,bitsofnewsfromthelocalpa
8、per,因为这些内容对你的阅读理解文章无大妨碍,而且简单,清晰明了。 5.2要树立自信心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退缩,就查字典,要学会充分利用上下句来推断出该词的意思。也可以利用构词法(合成、转化和派生)来猜测。请看下面例子:AllthroughthenightLincolnfoughtwithdeath.At7:22inthemorningitwasallover.Thegreatmanwasatpeacewithworld.画线这个短语同学们可能没见过,但是沿着事态发展的逻辑推理,自然会得出是"与世长辞"这一结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