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58580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化学探究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学习科学方法。由于通过探究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思维跨越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相互统一,因此,探究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得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这种强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以往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不做,少做
2、,甚至不做实验,让学生记忆实验的现象,结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那么如何运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呢?本人粗浅地谈几点看法。《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不再仅仅是学生验证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此种论述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在
3、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更突出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不论那一种实验多为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既教师或学生根据课本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事先已知的化学知识。此种实验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定的区域内,得不到发散。长此下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限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而探究性实验是指人们为了探求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而进行推测与假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
4、否正确的一种手段。在中学阶段,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发现什么新元素,合成什么新物质,仅仅是要求学生运用探究性实验独立地去思考和掌握新知识,使其思维得到升华。探究性实验的基本途径是:提出猜想与假设、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论、结论的评价与交流。实验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提出的假设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允许学生错想错做(但必须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药品的正确取用以及危险性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探索,在失败中找原因,成功的假设与实验只是一种探索,只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每一
5、个环节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其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头脑中都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思维空间。例如: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把整节课设计成实验探究课,先后为学生设置“食盐或蔗糖能在水中无限制溶解吗?”、“氯化钠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呢?"等问题情景。每个问题均由学生动脑思考之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去想象,然后在实验中去完成。对于实验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喜,
6、有的同学可能为自己的失败而焦虑,但不论成功与失败,同学们都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养成在学习中爱动脑的好习惯。二、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能力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科学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探究。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化学资料,如何描述宏观的化学现象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况,如何定量地揭示化学现象的变化规律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7、,尽可能地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亲自操作,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条件或结果,体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完全由教师来做学生看或学生完全按着教师或课本的设计意图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从实验的设计到完成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对于实验结论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评价,最后形成报告。教师只是设置问题情境,协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建议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解释或讨论,或变换实验方法,把实验探究做得更深入些,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例如:在"铁的性质”
8、一节中,讲钢铁生锈的条件这个问题时,教师只需提出问题:“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