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

ID:30945938

大小:62.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_第1页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_第2页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_第3页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_第4页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应龙的化错教育之“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题出了错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有的甚至怒不可遏地对学生咆哮一通。这不但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还让其原本尚且开放的思维顿然走向封闭,其后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之低也就可想而知。而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却完全是另一种状况。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到离谱,他依然宽容地笑着,甚至还会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在他看来,学生出错,当是天经地义Z事,关键是如何认识与分析这些错误,从而将这些错误当成教学资源,进而让学牛不再岀现类似的错误。于是,就有了属于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

2、化错”的前身是“融错”。融错之妙,在于一个“融”字。因为“融”不是对错误的认可与放纵,而是冇效地利用错误,发现学生学习的误区,甚至是教师教学的问题,然后化错误为正确,变难学为易学。变“求诸人”为“求诸己”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乂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费力不大而自己的学习效果好,事半功倍,而且还会感激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虽然教师很勤苦但自己的学习效果却不好,事倍功半,而但还会埋怨教师。看来,善学与不善学,其状态与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在华应

3、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从始至终积极学习、善于学习,让课堂变成了破解困难、生成智慧的生命激荡的场域。那么,华应龙老师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学习状态?是因为他的善教,教会学生善学,让学生掌握了某些本质性的学习规律。所以,他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精彩纷呈,亮点频闪。相反,有些教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笨”,不会学习,可就是没有深入思考,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对和教学水平不高造成的呢?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如果不是一味地“求诸人”,而是不断地“求诸己”,把学生犯错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积极地探索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内在原因

4、,就会与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和谐,从而让教学进入一个良性的运转Z屮。于是,教师善教,学生善学,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必然。培育学牛“不贰过”的品质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其不同的原因。计算上的错误,教师往往认为是学生粗心造成的,而华应龙老师则认为,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T;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了

5、解了学生出错的不同原因之后,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会让那些犯了错的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为什么特别看重颜回?其中一个重耍的原因就是颜回“不贰过”,即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岀些错误,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就不太正常了。华应龙老师在发现学生犯错之后,不是盲目地指责学生的错误,而是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及不再犯同样错误的规律,并让学生掌握这种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寻找原因的探究兴趣。正是在这种兴味盎然的探究中,学生品尝到了在数学王国里

6、遨游的无限妙趣,并逐步养成数学思维品质。华应龙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与教师不相一致的答案,一定是开动了脑筋,不管其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由此会打开学生更多的思维向度,从而让他们走向积极学习,甚至是高品质学习的境地。“复归于婴儿”有的教师在学习化错教育的时候,非但不能步入“道法自然”的领地,有时还会给人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技与术,而不是道。道是什么?可谓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道是整个教育包括数学教育的内在规则,甚至是-•种宇宙与生命的规则。华应龙的数学教育,已经升华

7、到了道的境界。他在关注数学教学之术的同时,更关注生命规则之道。老子曰:“复归于婴儿。”华应龙老师认为,真正的大师,都永葆儿童之心。真正优秀的教师,是终生童心不泯的。他认为,在很多时候,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儿童,也会如儿童一样犯错。事实也确实如此。有一次华应龙老师上课时,两位学生当堂指出了他讲错的地方。华应龙老师不但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表扬了这两位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并各赠给他们上书“敬赠我的一题之师”字样的名片。虽然都是“儿童”,都有童心,可华应龙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还是大人,还是老师。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姿

8、态更低一些,融入孩子们之中呢?他想到了老子之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华应龙老师认为,真正得“道”的教师,恰如水一样,应当处于下位,是不与学生“争”的。所以,在他的课堂上,他常常有意让位于学生,还有意出错,让学生指出错误,演绎一番“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精彩“故事正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