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

ID:30936460

大小:7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4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_第1页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_第2页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_第3页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_第4页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有效讯问语境的实践探讨从语言学维度看,人类语言的交流功能只有在适当的语境下才能顺利实现。职务犯罪讯问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也存在相应语境。适当的语境可以为讯问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不适当的语境则会阻碍讯问工作开展,甚至使案件侦办陷入僵局。在日益规范的程序法和证据规则下,职务犯罪讯问工作面临更为严苛的要求,以及由此而来的更大困难。侦查人员从语境构建的角度,就讯问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和必要的。一、讯问语境语境,作为语言学术语,被区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泛指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则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

2、即木文所谓的语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语言的交流功能只有在适合的语境才能完满的实现。语境在人类语言交流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适合的语境有助于交流目的顺利实现,不适合的语境则可能对语言交流形成障碍。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作为一种特殊语言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促使讯问对象如实供述,与之相应的语境,即职务犯罪侦查的讯问语境。具体而言,指侦查人员为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在讯问时营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场景和氛围。适当的讯问语境,可以放大侦查人员的优势,挤压犯罪嫌疑人对抗心理和避罪期望,促使其如实供述;不适当的讯问语境,则会滋长和强化讯问对象的反侦查信心,甚至使整个案件的侦办陷入僵局。职务犯罪侦查讯问

3、中,语境与讯问目的是否相适,直接关乎讯问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职务犯罪是典型的白领犯罪,犯罪嫌疑人通常社会阅历丰富、智力水平较高、人脉关系复杂,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往往较为困难。在合乎法定程序和人权保障的原则下,侦查人员只有合理运用语言、心理、逻辑等技巧,依靠对证据的精微掌握与研判,才能逐步突破讯问对象的心理防线。如何成功开展一次职务犯罪讯问,不啻理解为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讯问语境。二、法理依据“构建”指人为的创设与搭建,构建语境的素材:其一是已掌握的犯罪线索和证据;其二是依据前者“合理演绎”而来的抽象素材。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运用前者进行语境构建展开讯问工作,其法理和依据当不存在疑问;而

4、关于后者的运用,则有在法理上作探讨的必要。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的“合理演绎”,指侦查人员根据案件线索和已有证据所作的逻辑推演和判断,或为营造氛围而采取的手段,冃的在于弥补已有证据的片而性,促使讯问对彖如实供述。从刑事证据合法性的维度看,这一过程不免令人质疑,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适度进行“合理演绎”,在刑事案件讯问屮是难以避免的,Z于职务犯罪案件则尤为如此。通常在讯问之前,侦查人员从犯罪线索中获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之于讯问对象全部犯罪行为,甚至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讯问以一种绝对坦诚的方式进行,案件的侦办工作无疑将举步维艰。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根据已掌握的证据进行“合理演绎”,在刑事犯罪侦查

5、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绝大多数罪犯不愿意承认有罪,从而必须从心理的角度促使他们认罪伏法,并且无可避免地要通过使用包括哄骗等因素在内的审讯方法来实现。”刑诉法第50条“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与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对比两条规定不难发现,刑诉法作为非法证据明确排除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仅为“刑讯逼供”收集的,对“威胁、欺骗、引诱”收集的则未予明列,而以“等非法方法”概述,这一细微差异,与其说是立法过程中偶有的疏忽,不妨解释为立法在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之间,因顾及刑事侦查中的

6、客观困难和需要,所保留的一个微妙平衡。对于前述“等非法方法”,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65条、最高法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5条作了较为具体的解释,二者均对讯问的“违法、强迫”或“在肉体或精神上造成疼痛和痛苦”作了强调,并作了“度”的区分。这一“度”的区分,一方面明确禁止了与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相当的“非法方法”;另一方面实则也为讯问工作界定了策略和技巧的发挥空间。当然,前述“合理演绎”作为一种技巧和策略,除了严格以案件线索和已有证据为基础,还应当置于刑诉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下,应与刑诉法禁止的“威胁、欺骗、引诱”区别。有学者就讯问中可能使用的各种语言策略(合

7、理演绎)的合法范围界定,提出了五个原则。1・对象特定原则即只能针对犯罪嫌疑人,对未成年人应限制使用;2.必要性原则即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3•方法限制原则即不能使社会和法庭“受到良心上的冲击”,或“使社会震惊、不能接受”;4•防止虚假原则不得产生虚假供述;5•用途正当原则即只能针对犯罪使用。本文认为上述原则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规范和指导意义。三、必要准备(-)案情研判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只有一以贯之地掌握主动,才能按照预先设计进行语境构建。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