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98455
大小:47.3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情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情况分析[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七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即对职场定位缺少认识,欠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学生素质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不对等。针对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从高校、社会、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背景(-)就业能力的概念就业能力,源于就业力(Employability)。1909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首次提岀:〃就业力即可雇用住,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加
2、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胜任力。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将就业能力解释成基本胜任力、适应能力、影响能力、沟通能力、群体效果五个类别。结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就业能力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差异性三个特征,涵盖职业技能、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等方面。(二)〃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
3、时,在培养模式上z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高校新一轮改革相关文件的下发,必将打破闭门造车的旧观念、旧模式,促进高校依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来说较为充沛,但面临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硏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捷径,使大学生各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大化,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选择山东省七所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这七所高校的毕业班发
4、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52份,回收875份,回收率为83.2%;其中无效问卷68份,有效问卷807份,问卷有效率为92.2%。(二)问卷信度效度检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如下,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0.853。将量表分成上下两半,利用两组题项Cronbach'sAlpha系数,计算得至I」GuttmanSplit-Half系数为0.731。利用两部分的标准化ex系数,计算得到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731,说明信度非常好。三、数据分析(-)就业规划由表1可以看出,66.5%的大学生
5、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和长远职业发展没有相应规划,对于未来就业规划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未制订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对社会就业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职场定位缺少认识,欠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二)就业方向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了国有企业(242人,占比30%),政府机关(175人,占比21.6%),选择其他就业方向的人数明显减少。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孩子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之骄子〃,进行〃成功式〃教育,只注重自身价值而忽视社
6、会发展需要。他们认为,手握大学文凭不应该从事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薪酬相对较低的工作,因此,多数毕业生只对准政府部门、国企、夕卜企等中端职位投放简历。但实际面临的问题是,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三)就业途径(多选)通过表3可以看出,多数大学毕业生通过人才网和招聘会寻求招聘信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求职招聘开始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流行。现有的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缺乏让毕业生深入认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职位要求和职场规划的机会。缺乏对招聘信息的深入理解,导致毕业生对自我职业道路感到迷茫。(四)就业影响因素(多选)从表4可以
7、看出,在影响就业的各项因素中z学生干部的(63.32%)占比较大,其他按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的专业素质(52.91%)、个人能力(48.08%)、竞赛获奖(25.90%)。从实际情况来看,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扎实、缺乏实践、综合素质水平低导致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出现不对等的状况。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高校方面L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来进行教学设置和课程设置。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从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这一源头上寻求解决的方法,即从改革、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升
8、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高等教育结构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