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84135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从“三奴”教育到“三雀”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三牧”教育別“三;T'观彖——我对教育怪现象的批判因容摘要]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家长的“奴隶”,老师的“奴隶”,“三奴”教育必然导致“三雀”现象,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关键词]“三奴”教育“三雀”现象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应试教育,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发挥过不可否认的重大作用,它有效的医治了“十年文革”对教育的严重创伤,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大发展;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迅速占据了基础教育的统治地位。但是,这种教育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死的教科书,死
2、的教学方式,死的分数指标”,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耍求,更不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就如同中国封建科举取士制度一样,成为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绳索,我把它形容为“三奴”教育,即: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家长的“奴隶”,老师的“奴隶”。在这种死教书,教死书的模式下,一些有个性的学生,开始叛逆,他们厌学、逃学、恋网吧、叛逆家庭(甚至杀害父母,如浙江的徐力弑母事件)、顶撞老师,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直接向“三奴”教育提出挑战,因为,社会不在崇尚书呆子式的“人才”。试想,在校园内,课堂里,一切都整齐划一,
3、一个模式,一个声音在说话(老师),然后用一个标准衡量,一把尺了裁衣(分数),从学校、家庭到社会都看“分”论优劣,全社会的眼睛都盯在分数牌上,把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压力全都加在学生的心灵上,超过了他们的身心承受能力,他们能不反叛吗?我们都明白“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不出现反叛才怪呢。我认为,这种反抗叛逆并不可怕,倒说明他们述有一点口我思考自我做主的意识,可怕的是“奴性”的滋生。在任何一个学校,“坏”学生、反叛者都是极少数,是最需要关切,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对象,而应试教育,却恰恰把他们通过层层考试筛选,
4、排挤淘汰出局,剩下来的基本上是“听话”的“好”学生。他们人云亦云,随大流,不惹事生非;象鸭子,给什么吃什么,不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很少自己独立判断是非,他们从一进入学校就在“望子成龙”、争“分”夺魁的教育期望下,自觉不自觉地淹没在了“三奴”教育之中,他们按大人们设计好了的套路成长,各种学习班、补习班多如牛毛,他们如同一只被捏着脖子的鸭,根本没有自主择食的自市。他们通过小学、中学,乃至高中长期接受式学习,逐渐形成了“奴性”,只知道读书;出了社会,呆气有余,而灵活不足,不会同人交往,自我封闭,唯唯诺诺,表现出
5、严重的人格缺陷,我把这个个性形成变化的过程称为“三雀”现象。即:“麻雀”、“喜鹊”和“孔雀”。我们来看,小学里,一二年级学生,都争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可不象“麻雀”?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在老师“答错了,坐下!这么简单都答不对”“你真笨”等等否定性的评价下,他们便逐渐学“乖”了,少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开始厌学、上课捣乱并开始逃学,第一批被淘汰出局;大多数学生随着向三四年级升级,便向“喜鹊”过度,即,自己认为能回答正确且符合老师答案要求自己曾被老师表扬过自认为老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才
6、开口回答问题,展现自己,以博得老师的表扬和赞誉(这个年龄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仍与老师保持着良好的亲近关系,但通过实践努力后,如果屡屡受挫,多次失去成功体验后,又有少数学生,因厌学而离开教室,第二批被淘汰出局,其余的学生便在各种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升向五六年级,同吋也变成了“孔雀”,已经完全习惯了听讲,任你老师怎样启发,只开屏不开口,课堂内只有老师的声音,老师便成了演员,演什么学生看什么,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很少独立思考问题,学生的“奴性”萌芽产生了。到了初中,因环境的改变,学生重新开始尝试做“麻雀”,以争取
7、尽可能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重塑自我,但是,在得不到机会或多次受挫或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否定后,少数“差生”第三批被淘汰,其余的便很快向“喜鹊”转变,到了初二,课堂内,只有很少的学生回答问题,又有少数差生被淘汰,到了初三,几乎全部成了只开屏不开口的“孔雀”,于是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初三是临考前的备战,都是顶尖级的老师代课),学生只是洗耳恭听,学生的“奴性”初步形成了,而那些仍有个性的“差生”最后被淘汰出局。通过多次筛选升入高中的学生,基本是应试选拔下的“精英”,基本没有“坏”学生和“差”生,他们都是
8、听话的“顺民”,他们因受人的需要层次(马斯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的驱使,便重新走从“麻雀”、“喜鹊”到“孔雀”的个性改变过程,这一时期“奴性”完全形成,到了大学,老教授连开屏的机会都不给,只顾自己摇头晃脑地讲自己的观点或别人的理论,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智低能)被最终雕琢打磨完成了。纵观学生从小学入学到受完高中教育十二年的教育过程,小学便是很明显的“麻雀”阶段,初中是比较明显的“喜鹊”阶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