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ID:30870121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4

高热护理常规_第1页
高热护理常规_第2页
高热护理常规_第3页
高热护理常规_第4页
高热护理常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热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热护理常规K病室宜安静、通风、舒适适宜的温度16—18°C相对湿度50-60%。2、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如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谑妄、惊厥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用约束带。3、遵医嘱饮食,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应少量多餐,每日摄入总热量为2000-3000卡,鼓励病人多饮水,出汗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每日液量不少于3000mlo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四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注意发热的特点及其伴随症状。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麻疹

2、瘀斑以及黄疸等情况。5、对体温在39°C以上者,可施物理降温。6、经物理降温无效,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7、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大量出汗时注意更换内衣、床上用物,可在皮肤与内衣之间放入毛巾以便更换。体温骤降时,应予以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保持口腔、皮肤清洁。9、及时配合做好有关各项检查,标本及时送检,检查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目的及方法。10.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再按医嘱执行。11.做好病人健康教育。休克护理常规K安置于抢救室。2、休克体位:头部和下肢均适当抬高30°,与平卧位

3、交替使用,以减轻头部缺血缺氧,改善呼吸、促进末梢循环。3、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尽快的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备好血。保持尿量每小时30・50毫升,必要时进行留置导尿管。长期输液病人应注意保护血管,并24小时更换输液管,防止药物外渗,一旦含有升压药的液体外渗时,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用0.25%普鲁卡因周围封闭。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记录,每15-30分钟测量TPRBP,直到病情稳定或遵医嘱,执行测量和记录次数,观察休克病人精神状况、神志、皮肤的色泽、温度、面色有无苍白、口

4、唇、甲床有无发纟甘、四肢厥冷的稳定、皮肤粘膜是否有出血点、瘀斑,以了解微循环灌流情况。5、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6、注意保暖、防止加重微循环衰竭。7、观察皮肤弹性、呼吸气味与呼吸节律,以判断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8、应用升压药时注意观察血压,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防止升压药的外漏。9、注意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1)预防褥疮: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并拍背和按摩骨突部位,可选用气垫、海绵垫圈等悬空受压骨突部位,并保持床单的整齐、清洁干燥。(2)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吸痰、拍背

5、。(3)预防泌尿道感染,防止导管操作时的逆行感染,观察尿的量、色。(4)使用热水袋时,不宜超过50度,防止烫伤病人。10.准确执行治疗的护理操作,对于创伤性休克,应注意伤口有无出血,注意做好输液、输血准备。感染性休克有高热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素,并按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护理。心源性休克应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30滴,以预防肺水肿。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1:1000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立即停用过敏性药物,就地抢救。11.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保存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

6、。12.做好心理护理。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后的护理常规1、紧急抢救措施(1)发现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征象时,紧急呼吸,积极抢救。(2)检查患者,证实心跳骤停。(3)在病人的胸骨下段连续叩击1-2拳,力量中等,如不成功即行胸外按压。(4)病人取平卧,抬头使头部充分后仰,背后垫硬板,即行胸外按压。成人节律80-100次/分,婴幼儿100-120次/分,新生儿140次/分,深度成人4-5cm,儿童2.5-4cm,新生儿1-2cm.(5)进行人工呼吸,频率为单人,人工呼吸与按压之比2:30双人抢救1:5,呼吸

7、功能恢复理想时给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或人工呼吸机辅助。(6)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及时准确使用心脏复苏药物。2、复苏后的护理常规(1)备好各种抢救用物,做好心跳骤停复发的抢救。(2)进行心电监护,连续监护生命体征,密切注意瞳孔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继续吸氧,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3、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湿化气道内给药,抗生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每小时一次。雾化吸入每日3次,及时抽吸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气管切开

8、按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4、加强口腔、眼部及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5复苏三天后,如神志清醒者,可供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急性中毒一般护理常规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把患者立即撤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污染的衣服,必须立即脱去,接触毒物的皮肤或粘膜须彻底清洗。2、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时间,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必要时抽血进行毒物分析检查。3、根据毒物侵入机体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迅速清除体内的尚未被吸收的毒物。(1)由呼吸道吸入引出的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