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

ID:30850066

大小:49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03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_第1页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_第2页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_第3页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_第4页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定值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定值问题解答题1.(2012江西南昌8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L1: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边),与y轴交于点C.(1)写出二次函数L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研究二次函数L2:y=kx2﹣4kx+3k(k≠0).①写出二次函数L2与二次函数L1有关图象的两条相同的性质;②若直线y=8k与抛物线L2交于E、F两点,问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会,请求出EF的长度;如果会,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抛物线,∴二次函数L1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

2、2,﹣1)。(2)①二次函数L2与L1有关图象的两条相同的性质:对称轴为x=2;都经过A(1,0),B(3,0)两点。②线段EF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直线y=8k与抛物线L2交于E、F两点,∴kx2﹣4kx+3k=8k,∵k≠0,∴x2﹣4x+3=8。解得:x1=﹣1,x2=5。∴EF=x2﹣x1=6。∴线段EF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1)抛物线y=ax2+bx+c中:a的值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可化为顶点式或用公式求解

3、。(2)①新函数是由原函数的各项系数同时乘以k所得,因此从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的系数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②联立直线和抛物线L2的解析式,先求出点E、F的坐标,从而可表示出EF的长,若该长度为定值,则线段EF的长不会发生变化。2.(2012江苏苏州9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D与矩形EFGH的边FG重合,将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与点F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始终与边FG重合,连接CG,过点A作CG的平行线交线段GH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矩形EFGH的边FG、GH的长分别为4cm

4、、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的长为y(cm),其中0≤x≤2.5.⑴试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3时相应x的值;⑵记△DGP的面积为S1,△CDG的面积为S2.试说明S1-S2是常数;⑶当线段PD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垂直时,求线段PD的长.【答案】解:(1)∵CG∥AP,∴∠CGD=∠PAG,则。∴。∵GF=4,CD=DA=1,AF=x,∴GD=3-x,AG=4-x。∴,即。∴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当y=3时,,解得:x=2.5。(2)∵,∴为常数。(3)延长PD交AC于点Q.∵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

5、线,∴∠CAD=45°。∵PQ⊥AC,∴∠ADQ=45°。∴∠GDP=∠ADQ=45°。∴△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GD=GP。∴,化简得:,解得:。∵0≤x≤2.5,∴。在Rt△DGP中,。【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AG、GD的长度,再由可解出x的值。(2)利用(1)得出的y与x的关系式表示出S1、S2,然后作差即可。(3)延长PD交AC于点Q,然后判断△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结合x的范围得出x的值,在Rt△DGP

6、中,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PD的长度。3.(2012山东潍坊11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2,O)、B(2,0)、C(0,-l)三点,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y=kx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分别过点C、D(0,-2)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1)求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以ON为直径的圆与直线相切;(3)求线段MN的长(用k表示),并证明M、N两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和等于线段MN的长.【答案】解:(1)设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则解得。∴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所以。(2)设M(x1,y1),N(x2,y2),

7、因为点M、N在抛物线上,∴,∴x22=4(y2+1)。又∵,∴。又∵y2≥-l,∴ON=2+y2。设ON的中点E,分别过点N、E向直线作垂线,垂足为P、F,则,∴ON=2EF,即ON的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ON长度的一半,∴以ON为直径的圆与相切。(3)过点M作MH⊥NP交NP于点H,则,又∵y1=kx1,y2=kx2,∴(y2-y1)2=k2(x2-x1)2。∴MN2=(1+k2)(x2一xl)2。又∵点M、N既在y=kx的图象上又在抛物线上,∴,即x2-4kx-4=0,∴x2+x1=4k,x2·x1=-4。∴MN2=(1+k2)(x2一xl)2=(1

8、+k2)[(x2+xl)2-4x2·xl]=16(1+k2)2。∴MN=4(1+k2)。延长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