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ID:30782131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3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我校申报的自治区“十一五”课题《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被成功立项,3年来,课题组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我校基于“大班额”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实验背景及意义《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

2、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的主题;或为学生提供有趣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展开数学探究作铺垫;或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知识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曾被简单的叙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尤其是大班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没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中去,是典型的“去问题教育”,使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日益萎缩。进入课堂,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教师就放心了。或者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回

3、答,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于是学生带着问题(甚至于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几乎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遍现象。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很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是很容易,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理解教学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

4、,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一味地去寻找生活原型,从而让数学课变了形,失去了数学味。教师对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如教师在创设操作情境时,有时花了一堂课的时间去操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等。当然还可能还存在着其它各因素,我们会通过本课题继续深入寻找原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理解教学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

5、一味地去寻找生活原型,从而让数学课变了形,失去了数学味。教师对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如教师在创设操作情境时,有时花了一堂课的时间去操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等。当然还可能还存在着其它各因素,我们会通过本课题继续深入寻找原因。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这些地区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我校是中卫市沙波头区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由于近十年中考成绩突出,每年都有大批择校生进入我校学习,使得我校每班人数都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6人,全校40个教学班共2905人,最

6、少的班级60多人,最多的班级80多人,面临大班额,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综合办学效益,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进行情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目标(一)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从理论上拓展和丰富学科教学行为研究的内涵和领域,总结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方式的优选程序;探究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发展的规律;制定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依据;构建在学科教学中具

7、有普遍意义的、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形式。从实践上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2、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及其组织在学习中所起的主要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学习情景中,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了解新知识,增加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