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ID:30780977

大小:10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3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_第1页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_第2页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_第3页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_第4页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络的味申经生物学机制题记:本学期神经生物学课曾有一节课是谢亦宽老师邀请80级学长马超为我们讲的“慢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其时,谢老师亦在台下听课,课后,我查阅了谢老师早年的研究方向,看到了一些经络神经生物学的研究,遂选定这个题目作为本学期小综述的题目。摘要:经络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许多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其展开,''循经感传''现象是现代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有关经络的重要而神奇的现象,解释循经感传现象是揭示经络实质的一把钥匙。近年来对经络本质的研究分为很多流派,本文着重综述了神经传导论的一些分支理论;还简单介绍了一种有趣的思路,经络是低

2、等动物中的子午干(梯形)神经系统进化而来的。关键词:经络循经感传低阻通道经络实质慢波电位正文:经络概述:屮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3、”。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有什么作用呢?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

4、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吋,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由此看來,在古人的观点中,经络其实是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共同的通道,也即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血管淋巴管的总和,然而,经络也有其神秘特殊的地方,尤其在与其沟通内脏与体表这一点上,可能蕴含着人类目前所不了解的人体奥秘。半个多世纪以來,国内外学者对经络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収得了很多成绩。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人群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群体,他

5、们对于针刺穴位的感受异于常人,这些人接受针刺治疗时,会产生一种沿经脉路线移动的感觉。后来正式命名这一现象为循经感传现彖,能产生这一现彖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成为了一种支持经络确实存在的重要证据,目前关于循经感传现象,聚集着国内外很多人们的目光,可以说成功解释循经感传现象将会是成功描述经络本质的一把钥匙。二、经络的本质1、四种理论概述:截止2006年,关于经络本质有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关于经络究竟是一个承载着已知功能的未知结构,还是说经络是一个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在发挥着作用,是人们目前常用的两种思路,围绕这两种思路产生了很多理论流

6、派,冃前有四种主要的理论流派的思想:神经生理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理生化学派…体液循环学说,生物物理学派…生物场学说,整体间隙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说〔叫;下面简述各学派的理论基础:(1)神经生理学派一一20世纪5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解剖教研组在尸体上8条经57穴的解剖观察,发现穴位100有神经分布,而且与经络线有一定吻合。经络内非穴位区的神经分布多于非经络区。自然人们认为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而非什么特殊结构,是古人对神经系统的不了解。神经生理学派中有包含中枢神经论,周围神经论和植物神经论。(2)生理生化学派一一经络是客观存在的,是以

7、功能形式存在还是以结构形式存在?这是经络研究中最大的两类分歧。祝世讷教授认为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像空间、时间、生物钟那样的无形结构。在生物体上就是化学或物理的东西,即某种流动的化学和生化物质。(3)生物物理学派一一穴位特性检测的另一方面是声、光、电、热、磁的检测,可称之为能量学派或生物场学派。祝总辕教授20世纪80年代对隐性感传者进行皮肤导电性研究,发现人群中98%存在隐性感传现象,线路与古典经络图谱吻合,全程都有低阻抗特性。另一方面,磁场也不甘寂寞,经络磁性研究代表人物是李定忠、李志超、朱兵(北京)。经络的调整和调治功效是人体经气

8、(能量和信息流)沿低阻通道物质系统的电磁和化学振荡,振荡轨迹形成环形通道一—经络环。经络环内联大脑,外属肢节,经穴不同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