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

ID:30684207

大小:19.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2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_第1页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_第2页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_第3页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_第4页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一部回归历史的教育史著作——台湾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评介论文关键词:高明士;《中国教育史》;评介  论文摘要:介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玄奘大学讲座教授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一书主要内容,分析此书与大陆同类著作的异同。认为:高明士先生的教育史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向历史学的靠拢。同时,《中国教育史》一书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中国传统教育“庙学化”的新观点。这些都是高明士先生对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另外也对《中国教育史》一书的印刷错误、史料观

2、点提出了若干商榷的意见。  一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玄奘大学讲座教授高明士先生著《中国教育史》,XX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定价新台币300元。是书属于《国立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丛书》之六,或可以理解为台湾高校之教育史教材。高明士先生作为历史学者,他的教育史研究自然与历史发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的脉络相合,《中国教育史》一书的写作思路亦是将教育史

3、融入历史轨道之中。这也是近年来大陆教育史学者倡导的方向之一。比较高明士先生的大作,与大陆教育史专著,在章节布局、研究方法、乃至行文措辞上的确有迥异不同之处,极有观瞻借鉴之必要。以笔者之浅陋,粗略翻检大陆教育史综述类的文章,似乎鲜有提及港台学者之成果者。又因高明士先生此书大陆难得一见,故特作评介如下。是书主要内容依据高明士先生自著《中国教育制度史论》一书,间或采集毛礼锐等著《中国古代教育史》等书。全书分“引言”、“导论:传统中国教育的发展与特质”、“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从‘学’到‘庙学’的教育”、“帝王学”、“私学”、“‘庙学’教育制度的普遍化”、“书院的‘庙学’化”、“传统教育

4、与治统的关系”、“庙学制的崩溃与近代学制的建立”、“台湾教育史的回顾与展望”十一个章节,以及相应标题下的附表共十二张。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每一标题讲授1到2周,全书共计用18周讲完。  二  高明士先生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分析的结论性认识是:“广义而言,一部中国教育史,可说是由‘学’到‘庙学’的发展过程。”《中国教育史》一书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研究和论证。  第一讲“传统中国教育的发展与特质”从整体阐释晚清学制改革前,即所谓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梗概,上限是秦汉。书中描述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中国教育史,正面看可以说是教育沦为政治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

5、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附庸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教育逐渐摆脱宗教色彩与政治控制的过程。”也就是上文提及的中国古代教育“庙学”化过程。两种叙述互为里表。更具体来说,就是:“汉以后诸朝的国家教育,是实施‘王化’、‘教化’的政治教育……汉以后国家接着双管齐下的方式控制教育,使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成为政治的手段,其目标就是要控制思想。”  第二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弥补了上一讲对先秦教育叙述

6、的遗缺,分析了《礼记·学记》、《管子·弟子职》和孔子、孟子和苟子的教育思想。另外例举了董仲舒、韩愈、朱熹、王守仁、颜元等人。不过这一部分并未超越毛礼锐等先生所著《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既有成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以下第三讲“从‘学’到‘庙学’的教育”、第五讲“私学”、第六讲“‘庙学’教育制度的普遍化”、第七讲“书院的‘庙学’化”、第八讲“传统教育与治统的关系

7、”、第九讲“庙学制的崩溃与近代学制的建立”共六讲实际都是围绕“庙学化”的命题的展开。高明士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教育,从官、私学两方面都体现出庙学的含义。从外在的组织架构上看:“庙学的园地,由两个空间构成,一为祭祀空间,一为教学空间。”从礼制规格上看:“但中国的庙学,则直隶于国家,皇权至高无上,孔子虽是庙中主神,在礼制上不敌皇家的宗庙”对于庙学现象的实质,高明士先生指出:“在教育意义下,孔子以及配享等诸先贤,藉庙制将知识与教育的权威性提升至神格,已超越世俗的王权。”也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