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

ID:30654254

大小:17.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2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_第1页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_第2页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_第3页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_第4页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摘要】目的为减轻病人的疼痛反应,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方法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m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结果两组病人共200例次,常规组无痛率4%,改良组无痛率99%。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  【关键词】静脉穿刺;疼痛;改良拔针法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按教科

2、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但在实际操作中病人有明显疼痛感。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反应,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根据力学原理,试验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明显减轻这种操作的疼痛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病例选择006年3月~5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的病人。按心理学家威斯顿的人体触觉二点阈值[

3、1]筛选病人,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2mm的病人纳入试验范围,意识障碍、无语言表达能力都予以排除。病人分两组,一组以传统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操作,称为常规组;另一组以改良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称为改良组。每天由操作者以随机数字表确定对各位受试病人的拔针方法并予以记录。样本量:两个组累计病人各100例次。  拔针方法的实施与结果记录  拔针方法的实施指定2名护士负责试验操作,常规组采用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试验组采用改良拔针法: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m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4、结果记录待操作者离开后,由另外指定的记录者征询、记录病人对刚才拔针操作的疼痛评价。  质量控制为了减少其他人为的或客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笔者注意了如下问题。  操作方法的均衡试验开始前对两位执行拔针操作的护士进行拔针方法的培训,以求拔针的手法统一。  双盲法每次操作者采用何种拔针法对病人及结果记录护士均保密;同时,病人的评价、评价的记录、评价的结果都对操作者实行保密。  使用液体统一液体成分不同,对血管的刺激也就不同,试验结果随之失去真实性。  使用针头的统一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

5、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针头粗细的不同可致疼痛感的差异,所以,本试验统一使用6号半头皮针。  输液的通畅外渗液体因对局部组织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故有液体外渗者不参与当日疼痛评价。观察与评价的指标观察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评价指标:笔者采用国际常用的疼痛评法“马克盖尔法”[2]为本试验的疼痛程度评价标准。该法把疼痛分为6个等级:不痛、有疼痛感、轻微疼痛、疼痛、疼痛较剧、剧痛。让病人以自己的疼痛经验,按以上6个等级作出拔针后的疼痛评价。  表1两组病人对拔针

6、疼痛的评价结果  2结果  两组病人共计200例次,按以上操作记录、评价要求分别接受了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和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观察、评价询问和记录,评价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得出表1和表2。  表2两种拔针法后的无痛率 略  表1和表2的分析提示,两组病人对两种拔针法的疼痛评价显著不同,两组的无痛率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明显优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3讨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

7、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根据以上结果,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痛感明显低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为何两种方法的痛感差异如此明显?笔者主要是从力学原理来分析、考虑这一差异的形成机制。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作用力的三要素,而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正是合理应用了该力学三要素。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在操作时手指所用压力的作用点恰好垂直作用在针杆与血管壁上,所以病人易于出现明显痛感。在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操作中,左手食指的压力位于针尖上方的2mm处,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相比,力的作用点被移位,这时,无论作用力的大小如何,力的三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