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

ID:30620236

大小:22.3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1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_第1页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_第2页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_第3页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_第4页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文/罗增儒  在文[1]中,笔者认为:“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下面发生在特级教师身上的“以错纠错”现象,竟能在多家刊物延续十年之久,则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错例分析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出示案例  我们先引述

2、3处典型做法.  1.早在1990年,文[2]曾对一道数列极限题指出“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然后在文[3]、[4]中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最近又在文[5]中将欠妥的认识原原本本发表出来:  例1 若=8,=1,求.  学生对“和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和”的结论十分熟悉,受其影响,产生了下列错误解法:  由=8,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

3、成果=1.  得3an+4bn=8,  ①6an-bn=1.   ②  ①×2-②,可得  bn=15/9,  并求得an=4/9.  ∴ =3an+bn=12/9+15/9=3.  这是一种错误的解法.因为按照极限运算法则,若an=A,bn=B,则才有=an+bn=A+B.反之不真,而由=8,  =1,  不一定保证an与bn存在.比如  an=4/3+n2,bn=1-n2,  则有=8,  但是an与bn均不存在极限.  正解:=+  =8/3+1/3=3.  某些法则或定理,其结论是在限定条件下产生的.如果平时练习,限定条件的问题课题份量和

4、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练多了,就容易忽视限定条件,造成对法则、定理理解的偏差,产生定势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定理、法则成立的条件、适应的范围放在第一位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条件在结论中的重要地位,把条件与结论等同起来强调,并通过恰当的反例来说明.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要从加强双基教学入手,加强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排

5、除由于只靠记忆一些孤立方法与技巧而形成的定势,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最佳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去考虑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数学通报1999年第11期文[6]记述了一次公开课:在一次公开课评比中,有位老师在讲授“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一课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例2 已知=5,=2,求.  当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种解法:  解:设an=A,bn=B,则由题设可知  =2an+3bn=2A+3B=5,  ①  =an-bn=A-B=2.  ②  联立①,②解得  A=11/5,B=1/5.  ∴=an+bn=A+B=

6、11/5+1/5=12/5.  对于上述解法,这位教师结合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an和bn一定存在吗?  随后,教师鲜明地指出:由题设我们不能判断an和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bn是否一定存在,从而上述解法缺乏依据,是错误的.关于这类问题,我们常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另解:设an+bn=x+y,则  an+b

7、n=an+bn,  从而有2x+y=1,3x-y=1.  解之得 x=2/5,y=1/5.  ∴ an+bn=+,  ∴ =[+]=+=2/5×5+1/5×2=12/5.  这种讲授方法既巩固了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又充分暴露了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深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数学组根据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书《数学题误解分析》,其第6章题30如下:  例3 已知=7,=4,求之值.  误解:∵=7,=4,  ∴2an+3bn=7,  ①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

8、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