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ID:30619391

大小:18.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课中重要的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的水平也是衡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离散数学基础很好的人,学会了某种计算机语言后,可以很容易的过度到其他计算机语言,也能够深入理解某些算法,编写出高效、规范、时间与空间复杂度都较优的算法。但是离散数学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的一门课程。这是因为离散数学中包含大量的隐性知识,因此,离散数学课程中隐性知识的获取,是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2、。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著作《个人认识》中最早提出隐性知识这一概念。他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无形的不确定的知识,虽然经常使用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清晰表达,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植根在主体的经验、判断、联想、创意和潜意识的心智模式内的知识。他指出隐性知识包括认识和技术两个方面。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是由动物的非言述的智力发展而来一种人的认识能力,无法用语言穷尽。而技术方面的隐形知识是在隐性知识动态结构中人们对辅助项的认识,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1]。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始于对知识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类[2]。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

3、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认为离散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KM教学法,对书本中隐性知识挖掘以及合理转化为能被学生掌握、利用的有用知识。本文将KM教学法引入到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分析其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技术优势,从创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行为等方面详细地论证了KM教学法在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一个新视角探求解决离散数学隐性知识转化中问题的方法。  1KM教学法原理  KM教学是将知识的逻辑结

4、构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K是指“知识逻辑结构”,M是指“思维导图”。知识逻辑结构表达了课程知识以及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是所讲授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表示。知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组成,概念是组织起来的经验,是对事实、事件、特性、感知信息等进行分类、推理和抽象出来的知识,它使我们能有效地认知、交流、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概念按照人们对其接受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公理、定理、论点和观念[4]。相关概念之间按照其内在联系可组成线形、环形、集中式、层次式以及网状知识逻辑结构[5]。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

5、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KM教学法的核心是根据知识的抽象层次以及各知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构造出具备层次结构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的高层,知识的表现形式是知识逻辑结构图,它给出所学课程的知识总体架构,并且表征了各知识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子系统内部的概念、命题、推演、证明、问题求解、分类及聚类等内在联系;在这个知识系统的低层,思维导图融入到概念、证明、问题求解等环节中,表征其具体、细致、动态及发展的逻辑构成与逻辑推理特征,揭示概念形成规律与问题求解思路,是一个

6、逐步求精、逐步细化的过程。KM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造出这种综合的、多层次的知识系统。[6]  离散数学中隐性知识的识别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E·B·Grant认为以下性质的知识是隐性知识:①如果引发行为的知识深藏于个人认知中,很难找出掌握某一技术所需的全部知识;②如果知识产生过程非常快速,不易掌握到;③如果知识提供完全的认知须仰赖传播及

7、辅助性线索;④如果技术很复杂且易在语言中失传,或无法描述其实体特色。根据这四种标准,对于离散数学中群论部分,以拉格朗日定理证明题为例,完全符合上述特点。题目如下:证明6阶群中必含有3阶元。首先需要知道元素的个数只能是1阶、2阶、3阶和6阶,这个知识隐藏在群的阶、元素的阶和有限循环群的概念和拉格朗日定理推论中,并且在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做一定量的练习才能理解,符合特点①和②;其次这个理论的整体证明方式如果没有见过,基本上无法想到,符合特点③;最后证明过程中还使用到了拉格朗日定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