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18680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以能力为核心 促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能力为核心促专业建设内涵发展 摘要:专业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走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之路,打开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发展;能力;核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49-03 一、以CBE理论为指导,促专业建设科学规范 (一)CBE理论 CBE理论(Competence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概括地说,CBE理论是以能力为
2、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以CBE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二)以制度为准绳,促专业建设规范化7 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扬州高职校)清楚地认识到,要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努力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水平,必须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为此,学校制定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专业设置应具备前瞻性、就业导向性和现实性,并对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材料,专业建设内容及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作了具体的规定,以制度建设确保专业设置及专业管理的规范合理。 学校
3、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职教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审核调整每年的专业设置,务求专业设置定位准确,切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度,突出示范骨干专业群的亮色。 (三)加强市场调研,促专业结构科学合理 学校坚持“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办学宗旨,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加强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扬州,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设置动态
4、预测调整机制,形成重点突出、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数量与质量、长线与短线专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和商贸4大主干专业的专业群。其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等6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十二五”期间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全面覆盖学校各专业大类。 二、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促专业建设内涵发展 (一)以赛促学,引学生专业能力提升7 实训条件的优劣是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与否的物质因素。扬州高职校非常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按照“生产性、真实性、示范性、开放性”及
5、“教学、培训、鉴定、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基于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共建、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技能大赛点3个、江苏省和全国技能大赛集训点1个,建立了电子、机电、信息、建筑、经贸等5大类专业实训基地14个技能实训中心。其中光伏工程实训中心、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心、财会与金融服务中心被评为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为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的功效,按照“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紧靠行业企业,多渠道开发校外实训基地30个,建有稳定的校
6、外实训基地100个,其中紧密型基地50个以上。 有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以学生技能提高为宗旨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各系围绕核心专业技能成立了兴趣小组或社团,利用课余时间,提升学有余力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将每年的10月定为学校技能展示月,以系为单位,开展覆盖全体师生的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全员学习、全面练兵、层层比武,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为省、市技能大赛做好充分准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成绩。2012年,学校实现国赛金牌
7、零的突破。2014年,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7金9银16铜的成绩,金牌数创历史新高。 (二)以赛促教,助“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7 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体现了学校办学的软实力,从某种角度来看,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比的是教师”,因为技能大赛成绩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紧密相关。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具有从学校到学校的相同经历,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技能水平很难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由于技能竞赛的导向及竞赛项目的设置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教师必须在技能教育和新技能学习方面始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