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0395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思考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中学教育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中等学校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学校园文化的意义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其全体成员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潜课程,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精神。 中学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享受和
2、传递的文化的综合体,是维系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生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5 所谓制度文化是各个学校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综合,是精神与价值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对师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规范、制约作用,它对校园秩序的维护和良好校风的建立具有直接影响。 2.物质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建筑物的风格、校园布局、用于教学科研及生活
3、的设施与设备等。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外在反映,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设计合理的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富有寓意的雕塑等,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熏陶。 3.组织文化 任何学校都必定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在中学这个大系统、大机构里,又由三种能动的亚群体文化构成:教师文化、行政管理人员文化、中学生文化。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引领方向 当今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创造前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抵御各种错误文化思想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
4、受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将师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特定目标上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2.约束行为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调控着师生的行为,促使师生自觉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 3.激励信心5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氛围。这种氛围激励师生的信心,使其思想、心理、性格、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现学校共同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4.凝聚力量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为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5、这种凝聚力能够强化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之紧密团结,形成合力。 5.塑造自我 校园文化像一种无形的模具,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鞭策,不停地塑造自我,形成校园的共同性和个体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发挥个人潜能。 三、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注重加强校舍建设,维护好附属设施。完善校园设施,完善教室、阅览室、图书馆、办公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的布置和建设,及时添置各项配套设施,办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校刊等校园文化载体,综合整治周边环境[2]。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
6、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A、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5 B、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带好头;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努力倡导爱生、敬业、严谨的良好教风,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逐步形成勤奋刻苦、善思创新的优良学风。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览室
7、、宣传窗的作用,引导正确舆论,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C、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文化环境。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再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大度为怀、共同进步。 D、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释放潜能,实
8、现自我发展。活动既要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和实践性的,还要设置全校性的传统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