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

ID:30602528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1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_第1页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_第2页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_第3页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_第4页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分析及改革建议  [摘要]大学生道德培养是目前各高校面对的重要任务课题,但在现实中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待研究和解决。分析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类型与深层原因,并着重从教育者层面提出针对大学生道德培养改革的建议,对实现道德培养的最终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知行合一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40-03  一、大学生道德培养“知”“行”合一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2、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大学生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代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要完成好这项光荣和艰巨的使命,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因此,各高校应积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工作。  道德行为是道德培养的归属,大学生道德养成与否的检测标准在于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程度,即“知”“行”8的一致性。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还要让学生能够做有道德的事情。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很多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仍然存在偏差,表现在思政类课程考试得分较高,但在道德行为上却表现出不协调的错位现象,即“知”“行”背离。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予

3、以重视,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尤其是从教育者的层面找到我们能够改进的环节,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行”合一,由此对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的栋梁产生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阻碍类型  从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培养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转化上存在三种典型阻碍情况。  一是大学生对道德认知不完全导致道德行为的丧失,当大学生不能完全明晰地知道某些道德是什么,失德是什么的时候,往往可能丧失道德行为,比如说现在学校基本都认同大学生恋爱自由,却很少对学生进行正确恋爱观教育,导致很多同学对恋爱道德模模糊糊,知道为恋爱打架伤人不对,却不知道盲目恋爱伤害他人情感的行为、固执追求影

4、响他人学业的行为也是失德行为;又比如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对于爱国观念强调很多,却对爱国内涵宣讲较少,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国际争端时不能理性思考做出正确判断。8  二是学生自我缺少情绪管理导致道德行为的不稳定,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从内部本质上是个人内心的自我约束做出的道德判断,而这个过程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时会导致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产生波动,一种是低频率情绪阻碍,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在理智时正确认知道德后都愿意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但当学生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面临压力失去理智时,很可能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出偏激的事情;还有一种是高频率情绪阻碍,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学把道德行为作为一种随性的

5、表现,比如丢垃圾,高兴时就多走几步路丢到垃圾桶,不高兴时就随便扔。  三是在外部缺少约束的情况下有选择的丧失道德行为,正如前面所说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取决于个人内心的自我约束,但自我约束有时候需要靠外部约束来强化,当外部缺少约束时,个人内心较容易受到利益诱惑产生分化,比如当学校有严格的诚信考评机制时,学生更愿意进行自我约束,不会选择作弊,但当学生发现有同学作弊被抓后只是被口头警告,那么他的自我约束心理就会松动,在道德行为与考分的衡量下选择效仿作弊者。  三、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阻碍原因的深层分析  (一)源头阻碍产生的深层原因  1.教学的传统模式导致的源头阻碍  我们在对大学生

6、进行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受传统讲授式教育习惯的影响,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过分注重“培养”,把老师的引导作用和教育工作看得很重,而对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却鲜有全盘的考虑。在目前的培养模式下,常常显现出“重教学轻互动”、“重考试轻实践”、“重言传轻身教”的特点,而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是否清晰道德内涵、是否提高了道德素质的实际培养效果却难以把控,甚至很多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才暴露出道德素质低的本质。  2.德育的内容缺陷导致的源头阻碍8  我国高等学校在德育内容上,表现为道德条目崇高理想化,无法贴近生活,呈现出忽视常德、拔高美德、泛化圣德的现象,难以让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7、。具体来说,目前的德育教材强调了理想教育和笼统性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内容的现实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整个大学德育课程注重的是教导学生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观、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以及传统的礼教精髓,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知道讲道德很崇高,但感觉做圣人很遥远,不知道常德也是美德。比如说,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依然没有意识到排队礼让、寝室互让、关心他人都是有道德的体现,而失德就在不经意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