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构想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

ID:30599744

大小:11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1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_第1页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_第2页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_第3页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_第4页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教学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阿房宫赋》教学构想  关于《阿房宫赋》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制定稳妥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走”等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背诵全文。2.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写作目的。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二是方法和能力目标:1.学会质疑。文章也可这样读:结尾倒读法。2.学会命题。读文也可这样问:以果溯因法。3.学会解题。文题也可这样解:以文解文法。三是德育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讽喻的目的,以史为鉴,走向成功。  根据这三个目标,笔者做了以下教学构想。  课前预习案(“扶”你走)(第一节课可用

2、)  Ⅰ.整体感知  一.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标出重要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与个人疑难。(此从略)  二.试着梳理文章,反复读文中议论的句子,找出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并翻译。  文章一二段叙述描写,三四段议论分析。  点题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0  译文:秦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使后代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借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三.概括段意,梳理文章思路。  答:【段意】(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二)铺叙阿房宫内的豪华奢糜。(三)转发议论,指出秦灭亡的必然。(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思路】宫―→人、物―→议―→鉴  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背诵。  Ⅱ.阅读方法和能力目标训练:学会质疑、学会命题、学会解题  一.老师用倒读法阅读《孔雀东南飞》并设计问题及作出答案,以作模仿的阅读例子。  (一)例:读《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得到两点结果一个写作目的。(结尾倒读法)  1.结果一:兰芝“举身赴清池”――投水而死。仲卿“自挂东南枝”――上吊而死。  2.结果二:两家合葬,化鸟双飞。  3.写作目的:多谢后世人,戒

4、之慎勿忘!  (二)读懂文章结尾部分后,设计如下问题:(以果溯因法)  1.作者认为刘、焦夫妇死后能“化鸟双飞”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本段找不到,就在前文找)  2.刘、焦夫妇的死因有哪些?联系全文回答。  3.本诗直接地叙述刘、焦夫妇的死因可以吗?为什么要大段地铺陈兰芝的聪明能干、美若天仙,又大段地铺陈太守家办喜事的豪华排场?10  4.最能表现作者的写作目的的动词是哪几个?  5.结合作者的写作缘起,请你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后世人”“之”各指的是谁?  (三)读全文,寻找信息回答问题,找出答案:(以文解文法)  1.“君当作磐石,妾

5、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海枯石烂,忠贞不渝,永不变心。  2.外因:焦母“遣”拆,刘兄“逼”嫁。――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内因:兰芝的刚烈,仲卿的软弱等。  3.诗歌文体特点决定不能直接表达死因,而要通过形象性来表达情志。铺陈兰芝主要是用兰芝的美好形象来对照(反衬)焦母的丑恶,铺陈太守家的喜用来对照(反衬)刘、焦夫妇的悲,都强化了悲剧性和揭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性。  4.是“谢”和“戒”。(谢:劝告。戒:鉴戒。)  5.“后世人”既指刘、焦夫妇死后活在世上的后生男女,更指后代那些像焦母、刘

6、兄一样的封建家长。“之”指刘、焦夫妇的悲剧。  二.根据上面阅读《孔雀东南飞》的例子,预习阅读(倒读法)《阿房宫赋》并设计问题及作出答案。  请做在下面“课堂探究案”空白纸上,或另纸设题及作答。交科代表整理后,给老师审阅,提交下节课探究。  课堂探究案(“引”你走)(第二节课可用)  一.依照课前学生预设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探究。  怎样思考、提问题?(板书引导)10  (一)集体诵读《阿房宫赋》的结尾,得到两点结果一个写作目的。(结尾倒读法)  1.结果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结果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写作目

7、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读懂文章结尾部分后,将学生预习设计的主要问题作如下整理:(以果溯因法)  1.最能表现作者的写作目的的动词是哪个?  2.结合作者的写作缘起,请你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四个“后人”指的是谁?  3.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段中的话来回答,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段中的话来回答,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5.文章前三段,分别从什么方面来叙写秦灭亡的原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铺陈夸张语言来写这些原因?  6.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

8、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结尾段开头都从六国覆灭下笔?  (三)诵读或听读全文,寻找信息回答问题,集体探究解答所选六道题:(以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