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

ID:30574046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_第1页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_第2页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_第3页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_第4页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初探  摘要:背越式跳高中,运动员的助跑、起跳角度、过杆动作和心理素质对于能否取得好的成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校5名跳高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角度;过杆动作;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28-02  一、问题提出  跳高比赛是以失败而告终的项目,随横杆的升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角度、过杆动作和心理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科学合理的解决好上述问题,对于在比赛中发挥高水平,争取好成绩,是每一位教练关心的问题,在此我对以上

2、四方面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做一些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对象:我校的跳高运动员,男3人,女2人。  方法: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法、测量法、实验法。  三、分析与探讨  1、助跑6  背越式跳高技术应着重解决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没有良好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助跑速度和跳跃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而现行的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往往将重点过多的集中在起跳和过杆技术上。我根据自己的训练经验和查阅资料,总结得出助跑在背跃式跳高技术中应是最主要的。根据背跃式跳高助跑的技术要素:  (1)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路线一般为“J”

3、,其优点是:一是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曲线,因此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二是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三是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四是最后一步与横杆成20°至30°,以保证从身体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平移距离。  (2)助跑技术:  助跑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创造条件。一般助跑为8~12步,分直线助跑、弧线助跑。  直线助跑技术特点是身体重心高而平稳;弧线助跑技术特点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内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条直线向内倾,整个过程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最后几步逐渐加快,最

4、后一步最快。  队员在助跑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几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原因:队员未能掌握好弧线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我采取的主要手段:6  一是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二是圆形跑、螺旋形跑和“8”字形跑;三是直线切入圆圈跑;四是用适当的绳子连接教练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住绳子),弧线跑时教练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②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跃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

5、时,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跳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会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是会造成起跳时横向水平速度过大,产生冲杆现象;二是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采取手段:一是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二是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2、起跳角度  对于一个有一定的训练水平的跳高运动员来说,如何采用正确的腾起角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绩,也是运动训练中的主要问题。  根据力学原理分析,跳高起跳角是在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水平速度一定时,垂直速度越大腾起角越大;垂直速度一定时

6、,水平速度越大腾起角越小。  这说明垂直速度的大小更能影响腾起角的大小。物体按90°发射能获得最大高度,按45°能获得最大远度。但在体育运动中跳高起跳角不能达到90°,一是水平速度作用,二是起跳和落地不在一点上,因此体育训练中努力加大起跳角对提高成绩有很大意义。6  根据我校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分析,从他们的触地角、蹬地角来看,他们的触地角相差不大,而蹬地角和离地面的角度是属于以垂直线起跳的“正心”,用力和倾斜垂直线的“偏心”,用力两种踏跳。我们从下表来分析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各种角度(角度以逆时针来看)。  地面与各运动员起跳中的夹角  李伟和燕红红的整个动作是以速度为基础的

7、正心起跳,他们的技术动作完成得较好,能在速度快的基础上掌握沿直线起跳。在李伟越过1.75米,燕红红越过1.40米的高度时,身体的腾起分别为30cm和40cm,此时他们的身体都垂直在90°,这就为他们跳过那一高度打下了基础。而其他三位同学都因腾起后重心远远超过了垂直线导致失败。主要原因是触地角到蹬地角之间的时间过长,所以造成身体重心过早撞杆。  从以上的几名队员的起跳角来分析,我认为蹬地角应在84°-87°之间为好。  3、过杆动作  过杆采用倒7式,它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突出特点。其动作过程为:左脚起跳为例,起跳离地后人体向横杆上方飞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