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965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 摘要:《思想品德》是开放性课程,其特点是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课本知识与相关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被片面地认为是一门单纯灌输大道理的课程,而传统教学手段大多为机械式教育,所收到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情境教学的性质和情境创设的方法,最后重点
2、阐述了有效进行情境创设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呈现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开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融意情行为一体。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创设情境或案例,将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实现价值引导的目的。为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当重视以理服人、以真信人、以效示
3、人、以诚感人。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课堂教学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4,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的点滴渗透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生活”中思考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教学性质 长久以来,课改前的教材充斥着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其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使处在思维认知较低状态的学生很难接受这种高位状态的思考方式,总有“坐飞机”的感觉。因此思想品德
4、课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游离于课堂,那么教师的教学如同空塘垂钓,将一无所获,思想品德教育目的难以达到。而情境创设正是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到于人于己均有莫大关联的生活中,势必引发师生对学习深度的思考,同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加工的案例要站得住脚,以真信人 教师要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素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由于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可直接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对生活素材要按照教学需要进行改造和加工,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
5、。只有真实的、科学的情境,才具有说服力,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4 1.活动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社会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个典型情景,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情境展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最后进行小结。这样学生不仅兴致相当高,还能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并且提供某种刺激性模式,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
6、问题的期望,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若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会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有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而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依据学生的特点,利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对于调动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合理情境,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惊讶与新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想象力
7、,同时融入对心灵的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4.故事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故事,并将教学内容贯穿其间,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若依据教学内容,合理穿插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寓意较为深刻的故事,则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觉悟。 四、典型的素材要用得全,以效示人 近年来,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一词广为流行。社会倡导的“低碳”是通过科技和创新,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最大限度地
8、减少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课堂教学同样讲究“低碳”4、高效,即通过挖掘、剖析,尽可能选择典型素材,让学生从平凡、简单的情境中感悟出深刻道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大大增强,积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然而有些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运用时剖析不够,造成大量素材堆积,有的交叉重复,有的偏离教学目标,有的前后知识联系不到位……造成课堂时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