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737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浅说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说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科学、准确地填补题目。根据近些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卷细则、阅卷经验以及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综合考虑,填补半命题作文题目和立意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务‘契’,求‘真’,标‘新’,修‘文’”八字诀。 务“契”就是要求所填补的题目内容契合作文提示和已供题目的语境,填补后的作文题目和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相冲突,填补后的作文题目整体搭配恰当,表达的意思明确完整,合乎情理。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
2、折”“绿叶”“小草”“冬天”等本身算不上“美丽”的事物,都很契合语境;但是,如果我们选用“成功”“前进”“成熟”“鲜花”“掌声”“春天”等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明显地,与“也”这个语境意义不契合了,因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即表示本来不“美丽”的事物因为某种原因“美丽”了,所以,如果补充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如“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另外,有一种伪契合也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美丽”,都是“
3、也”的逆向思维。像“自卑,也美丽”“羞耻,也美丽”“失足,也美丽”5等,这样的命题背离了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也触及到人们的道德底线,所以,即使再契合的题目,也只是伪契合。 求“真”就是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来作为立意的根据。“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真”的经历体验和切身感悟,才能为你的记叙、抒情、议论等提供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即兴”作文、“即时”作文,特别是在高考考场上,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来立意、构思、选材。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应该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
4、积累或情感体验,找出某一个与所供题目最相契合的“写作点”来立意,所立之意必须是我们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当然也是最容易行文的立意。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写出真情实感。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我所追求的”时,我们如何在求“真”的前提下去立意呢?这是一个填充中心语的半命题作文,限制语是“追求”,对象是“我”。毫无疑问,中学生所追求的事物有很多,品质类有勇敢、正直、宽容等,职业类有教师、警察、科学家等,现实类有高考分数、大学、物质生活等,抽象类有进步、成功、梦想等,具象类有礼物、奖品、电子产品等。所
5、以,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立意是很容易的,但哪一个才能写出彩呢?那就补充你最熟悉或感悟最深的事物,“我所追求的”才会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标“新”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题目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也才能够新颖鲜活;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来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5,所以容易写出新颖性。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有些立意从新颖性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稍不留神,我们就会陷入“不健康”“不向上
6、”的泥淖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去鉴别,不能为了新颖而“强说新”,不能为了出彩而“挂彩”,更不能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哗众取宠。 比如题目“我就是”,填“学生”“青年”“朋友”――浅白直露,味同嚼蜡,而且“青年”“朋友”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亲人”“雷锋”――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浮云”“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那条鱼”“绿叶”“小溪”――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果补充成“那只猪”“太阳”“北斗星”“天子”――新则新矣,但庸俗无聊,或不自量力,或与世人的道德观背道而驰,令人生厌
7、。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固然容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但一味求新求异求个性,就会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快乐源泉”这个半命题作文,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向上。但有些同学为了标新立异而去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旨完全相悖的立意,就显得庸俗不堪了,更有考生居然选择“窃书”“群殴”“恋爱”,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思想问题,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经过务“契”、求“真”、标“新”这几道“工序”,半命题作文基本上能够达到契合题
8、意、立意准确、新颖鲜活了,如果想更胜人一筹,就要在修“文”上下功夫了。 修“文”5中学生写作本质上就是文学创作,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要有文学意识,或运用比喻,或恰当拟物,或通过象征,或打造意象,或化用名句,去刻意美化并修饰我们的题目。那种只求直白、直接的题目非但不能打动老师,反而会增加撞车的机率。 例如“的滋味”这个题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仅仅指简单的味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